转自:辽宁日报
黄岩
国乒在上个月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的3站赛事中均未能登顶,遭遇“冠军荒”,这样的结果实属罕见。尽管这几站比赛级别有限,国乒多以年轻队员出战,但小将们暴露的问题不容忽视:国乒成员曾经无畏强敌的自信,正被对自身实力不足的担忧悄然取代。
何以如此?经验断层是症结所在。国乒主力球员如王楚钦、孙颖莎、王曼昱等,长期聚焦WTT大满贯、冠军赛等高级别赛事,而国乒年轻梯队中的陈垣宇、石洵瑶等小将虽天赋出众,却鲜有在更高级别赛事中直面强手的机会。一旦站上为国争光的舞台,这些年轻选手技术稳定性不足、关键分心态失衡等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屡屡输给外协会选手的残酷现实,正是经验断层的直接映射。
反观日本乒协,其更加注重青年才俊的梯队培养模式已取得明显成效,17岁的大藤沙月今年已密集征战6站WTT赛事。在萨格勒布站,她从资格赛一路闯关,先后击败朱梓予、钱天一、刘炜珊、石洵瑶四名国乒选手,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冷静,其心理素质与战术调整能力均令人侧目,未来或将对国乒选手构成不可小觑的挑战。
除了赛事历练的差距,在精神层面上,国乒年轻队员的抗压韧性还需提升。今年5月的多哈世乒赛结束后,国乒男队主教练王皓对年轻球员林诗栋的评语一针见血:“代表国家队要打大仗、恶仗,不能随意失误。”20岁小将林诗栋凭借在WTT赛事的亮眼表现登顶世界排名第一,但他在多哈世乒赛三线作战均未能取得佳绩,凸显年轻选手在担任重要角色和打关键战役时心理准备方面的不足。在萨格勒布站男单决赛中,陈垣宇一开局便显得很紧张,对张本智和的战术变化应对不力,比分落后时心态失衡,缺少不服输的劲头;在萨格勒布站女单决赛第六局,石洵瑶面对大藤沙月的强势进攻,因压力过大导致失误连连,错失翻盘良机。上述情况表明,国乒年轻选手在关键分上患得患失,缺乏自信与霸气,精神层面的扛旗意识与逆境中的韧性亟待锤炼。
不过,对国乒年轻选手来说,6月的失利虽然苦涩,亦是成长的契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乒凭借深厚的底蕴与强大的自我革新能力,会迅速找到破解年轻球员困境的路径。未来,国乒当精准优化年轻队员的参赛计划,建立“阶梯式参赛体系”,让年轻球员在不同级别赛事中多担任主力,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同时强化心理辅导,通过模拟高压场景提升抗压能力,筑牢为国征战的责任意识;更要针对外协会选手的技术特点,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期待国乒的年轻选手能在阵痛中完成蜕变,以更强大的姿态亮相赛场。
上一篇:把全球市场搬到企业“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