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媛媛 实习生叶明学)近日,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服务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涵盖AI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夜校”开设、人工智能行业技能大赛及海外人才团队引进等内容,将为南宁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构建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赋能助力。
“十条措施”针对南宁市人工智能训练师、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技能人才需求,明确将联动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通过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强化AI人才培养,促进产教融合与产业人才交流,增强一线“数智工匠”供给能力。
在培训形式创新方面,南宁将开设全区首个公益性“技能夜校”,建立“群众点单—政府制单—夜校接单”模式,推出DeepSeek等智能办公软件实操课程,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应用及就业创业。举办南宁市首届人工智能职业技能大赛等。同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申报南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按规定给予补助资金支持,助力构建人工智能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在人才交流载体建设上,“十条措施”提出遴选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高校或行业协会,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南宁人才之家”。该平台将为行业人才提供思想碰撞、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技术对接等服务,促进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为吸引人才来邕留邕,南宁将举办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大赛,面向全国征集核心技术与“AI+”跨界应用项目,对获奖项目提供全方位孵化支持。同时,发挥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政策优势,引进海外优秀团队和人才,提供政策支持与一站式服务;运用高层次人才“同行举荐”机制,为成果显著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开通认定绿色通道。
在企业人才储备方面,“十条措施”鼓励重点企业申请认定人工智能领域就业见习单位,开发人工智能领域见习岗位,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失业青年参与,按规定发放见习补贴,形成“见习—留用”用人链条。
针对企业用工服务,南宁将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和初创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提供个性化用工服务,适时举办专场招聘会,“一企一策”匹配用工需求。同时,构建“线上线下”政策服务矩阵,解读社会保险、人才激励等人社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目前,部分措施已落地见效。“技能夜校”公益课堂已开展AI领域相关培训23期,覆盖1193人次,出现课堂名额“一座难求”现象;南宁市组建广西首个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之家”,实现政策效能最大化。
“十条措施”清单
●培育人工智能领域“数智工匠”队伍
●开设人工智能主题“技能夜校”公益课堂
●举办人工智能行业“技能比武”职业竞赛
●建设人工智能领域“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
●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南宁人才之家”
●举办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大赛
●支持人工智能领域海外人才来邕留邕创业
●保障人工智能领域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引导认定人工智能领域就业见习单位
●强化人工智能企业人社政策线上线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