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电池工业网)
本网讯 7月7日,内蒙古镶黄旗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年产2万吨碳酸锂段调试产品碳酸锂顺利下线,标志着内蒙古首个县域级锂电全产业链建设取得关键突破进展,填补了当地碳酸锂产业空白。
内蒙古赣锋锂业焙浸车间主任表示,下一步计划持续优化工艺流程,全力达成预期产能。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 200亿元、纳税18亿元以上,吸纳就业超千人。
此次完成产品下线项目,是赣锋锂业旗下蒙金矿业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二期工程。
2023年,锂业龙头赣锋锂业斥资14.24亿元收购蒙金矿业70%股权。赣锋锂业认为,这次收购有利于公司业务拓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上下游一体化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截至当年,蒙金矿业加不斯铌钽矿区累计查明资源量为总矿石量7244.3万吨。其中,Li2O(氧化锂)矿石量6677.5 万吨,Li2O金属氧化物量45.07万吨,Li2O平均品位0.67%。
基于加不斯铌钽矿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蒙金矿业规划了上述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一期为年采选60万吨锂铌钽矿项目,目前已经投产;二期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于6月点火试车,不久前首批调试产品正式下线,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加工项目施工现场如火如荼;三期年产2GWh电芯及PACK制造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达产后实现年产值42亿元、税收约3亿元。
“锂王”为什么瞄准内蒙古?
据了解,内蒙古拥有较为丰富的锂矿资源,全区探明锂矿资源总矿石量约6.2亿吨,折碳酸锂当量 741万吨,同时还有丰富的煤炭、风电等能源资源,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依托丰富的资源,内蒙古先后推动远景能源5GWH、元动新能源3GWH等储能电池制造项目以及国轩高科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落地,基本形成“从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池正极、负极材料,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储能产业链。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锂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内蒙古全区锂产业链,锂产业链产值达到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