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能)7月9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联举行“预惩戒”“信用修复”机制框架协议签字仪式。该机制将为广大经营主体提供诸多帮扶。
据了解,“预惩戒”机制强调人性化执法。执行法院在决定纳入失信名单或限制消费前,给予企业1至3个月宽限期,暂不发布失信信息;同时,通过发改、工信、市场监管、工商联的信用预警和风险提示,引导企业主动履约。“信用修复”机制则能畅通救济渠道。协作部门发现企业有履约意愿且符合条件时(如已履行义务、达成和解或提供有效担保),法院可依法屏蔽失信信息;监管部门督促信用平台及时删除旧信息,避免影响企业经营。
省发展改革委将针对一些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与“信用中国(湖南)”网站不一致的问题,配合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有偿删除、公示虚假信息等信用修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推动“预惩戒”“信用修复”联动机制落地见效。
“这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践表明,许多涉诉企业并非恶意逃避债务,而是因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客观因素导致暂时性违约。若此时机械执行信用惩戒,可能将企业推向“破产绝境”,而给予适度宽限期,则能为企业重组资产、恢复生产、筹措资金争取关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