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报道组 陈忆金 文/摄
1986年出生的许良平,是龙游县沐尘畲族乡梧村人,“尘花花”工作室负责人、龙游溪口初中“有礼副校长”。这些年,她穿梭在龙游各个乡村,用不同的节目反映不同村的文化特色,并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同时,依托文化礼堂,她在沐尘畲族乡、大街乡等地组建村民业余文化队伍16支,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她从一个文化爱好者到种文化的“庄稼人”,亲眼见证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以自己的方式让文明之风劲吹龙游大地,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种下文化的“种子”
在溪口未来社区,一堂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校外体验课精彩上演。“有礼副校长”许良平为溪口初中的60多名学生带来了竹竿舞、竹马舞、竹编、蹴鞠等一系列活动, 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了家乡的特色文化。
学生蓝培元依次体验了竹竿舞、竹马舞等项目,“挺好玩的,以前只能在书本上了解我们畲族特色,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更多一点。”
“第一次走进校园给学生们上课,我发现他们有些腼腆疲惫,就想安排一些欢乐的活动,畲族竹竿舞就是最好的教材。”许良平一直怀揣着“舞蹈梦”,她用近十年时间穿梭于龙游县各个乡村,成了活跃在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把文化的种子“种”入龙游的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接下来我还要继续深入课堂,让孩子们唱畲歌、跳畲舞,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育文化的“嫩芽”
多年来,许良平一直坚守在基层,将农村妇女请上舞台。她是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近年来,在沐尘畲族乡沐尘村的山哈广场上, 一场场别具特色的畲族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里,经常能看见许良平演出团队的身影。“这个节目展现的是老人们在家乡生活开心的模样,演员都是附近的村民,别看他们年纪大了,跳起舞来还是非常有活力的,节目特别受欢迎。”
2014年,龙游县举行第一届文化礼堂精品节目展演,她带着村里的老人第一次登上了文化礼堂舞台。大家都没想到,自己平时自娱自乐的节目,竟然可以走出大山,还获得了大奖。“当时正好是第一批文化礼堂建设完成,我给村民编排了《庆丰收》《活宝》两个节目,排练过程中我发现村民也有一个舞台梦。”许良平说。
“文化礼堂满足了很多村民的文化需求,我们也通过这个平台送一些文化培训给他们。”许良平说,依托文化礼堂,他们根据村民的需求,组织起畲族手工编织、点茶技艺等不同的文化培训。“文化礼堂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培训,大家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感觉非常不错。”
一场又一场有趣的文化培训,让村民们在茶余饭后有了更多的文化体验。
收获文化的“果实”
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参与的群众也越来越多,更让许良平觉得欣喜的是,现在村民还会主动提出培训需求。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村民真正成为文化的主角。
“以前是自己表演给自己看,现在我们想通过乡村旅游的快车,把这些表演展示给游客。”许良平说,目前他们在挖掘本土文化,希望能结合当下旅游热点,将文化礼堂的精神家园,变成乡村旅游的文化产业。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我觉得文化不一定在舞台上展现,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展现美好的乡村文化生活。” 许良平还成立了短视频创作基地,她认为,通过抖音、短视频等多元化的宣传形式,能让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
许良平说,她希望结合当下旅游热点,将文化礼堂的精神家园,变成乡村旅游的文化产业,让龙游的乡村文化从小舞台走向大市场,为乡村振兴凝魂聚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