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行晓艺
“最近在做东源井修缮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个月就会动工。”7月7日,自贡市贡井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刘颖拿着方案图纸,准备与省市文保专家和施工单位、责任部门代表一起开会,“我们期待通过保护修缮,向游客展现百年古盐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开采工艺。”
据悉,东源井自1892年投产以来,已有130多年生产历史,累计产天然气7亿立方米,居自贡盐气井井群之冠。作为自贡三大文旅名片之一,“盐”与“灯”“龙”相比,文旅融合上稍弱。自贡如何奋起直追,让“盐”更“有味”?
以项目为支撑 让盐业遗迹“活”起来
东源井古盐场始凿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是自贡盐场现存唯一仍以固有面貌进行提卤采气和产盐的盐井。“我们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的原则,项目主要修缮古盐场的烟巷、气卤井等。”刘颖说,让东源井的文物本体和制盐工艺得到全流程展示。
据悉,东源井古盐场还计划打造集旅游观光、研学教育、餐饮体验、非遗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盐文化综合体,目前已同步建设自贡井盐非遗主题展厅。
这是自贡加强盐业遗迹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缩影。今年开展玉川公祠、炎帝宫等盐文化相关文物建筑修缮。同时,利用修缮后的南华宫、观音阁,建成自贡抗日献金运动陈列馆和自贡抗战盐运文化陈列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和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燊海井自贡还利用AR虚拟立体成像技术,搭建燊海井云上博物馆,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提卤、制盐等过程。“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利用大数据算法、AI、区块链等技术,开展燊海井遗址数字孪生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多元的参观体验。”燊海井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探索“文旅+百业” 打造全链条消费场景
“坐稳喽,开船喽。”7月6日晚,随着老船工的号子声响起,一艘满载游客的游船从自流井区毛家坝码头驶出,开启一场沉浸式盐文化主题夜游。这是自贡的“夜游釜溪”项目,集游览观光、互动体验为一体。“在光影间感受盐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重庆游客刘萍说。
“夜游釜溪”项目“我们推动水岸联动,打造常态化消费场景。游客下船后,还可以到王爷庙看表演、品茶香。王爷庙周末会举行扎染体验、川剧变脸等活动。”自贡市文旅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下半年将对自流井老街进行打造,以“活化历史文脉 重塑城市记忆”为核心,在还原老街风貌和人文风情基础上引入新业态、新景观,为“盐都文脉”注入全新活力。
谋划盐文化文旅消费新业态,自贡以“夜游釜溪”项目为纽带,在自流井老街、梵华1939等商圈布局盐帮美食、特色民宿、演艺等消费场景,促进夜间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更多“文旅+”场景在解锁。今年以来,沿滩区仙市古镇将汉服体验等融入盐运场景,1至6月,汉服旅拍订单量同比增长150%,实现餐饮、民宿等消费超2000万元。
工业盐厂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位于贡井区艾叶古镇的盐厂退休工人俱乐部,从前是盐工领取工资、喝茶聚会的重要场所,如今被改造为老茶馆,每逢周末,市民游客集聚于此,感受地道盐工文化。
“聚焦盐这张文旅名片,‘文旅+科技’‘文旅+工业’等跨界融合正全面铺开。”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正实施西秦会馆历史文化街区等19个重点项目,将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
自贡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