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算,高温环境下,一个成年人每天的出汗量可达1~2升。炎热的夏季,如果喝不够水,就可能受到“脱水”的影响,增加尿路结石风险。
医生表示,夏季泌尿外科门诊中,结石患者就诊量比其他季节多30%~40%。除了高温,很多夏天的常见习惯也会招来这种病。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夏季尿路结石高发的原因,并提醒你要少喝几类饮品。
受访专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管护师 王荣娟 主任医师 刘永达
夏天,为什么是尿路结石高发期?
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等,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夏天尿路结石高发并非偶然,主要有以下几个诱因:
气温高
夏天气温高,身体会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大量出汗后,若不及时补充水分,肾脏过滤的尿液量大幅减少,尿液中的草酸钙、尿酸等物质浓度急剧上升,在肾脏、输尿管等部位慢慢聚集,最终形成结石。
高嘌呤饮食
夏天很多人喜欢吃小龙虾、牛蛙、啤酒、火锅、烤串等,这些都是高嘌呤食物的代表;此外,菠菜、草莓、巧克力等食物富含草酸。
当过量的嘌呤和草酸进入人体后,就会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或导致尿酸升高形成尿酸结石。
在空调房久坐
由于日晒强,为了避免中暑,盛夏人们的户外活动明显减少,特别是上班族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最长。
长期久坐、久躺、活动少,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缓,血液循环不畅,肾脏无法高效地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废物越积越多,就可能增加结石风险。
焦虑和慢性压力
长期情绪应激与结石形成存在显著相关性,情绪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复杂调控,成为结石生长的重要推手。临床研究显示,焦虑、抑郁、慢性压力都会升高结石风险。
常喝啤酒、饮料,尿路结石风险高
尿路结石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突发剧烈腰疼、腹疼,有时伴有尿频、血尿、恶心、呕吐等,彩超、尿常规检查后多数可确诊,必要时需做CT检查。
体积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自然排出;稍大一点的结石可以药物治疗,再大一点的结石可以行体外碎石治疗;大结石、复杂结石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年龄、性别、饮食、水分摄入量、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异物和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体内结石的形成。
其中,憋尿会引发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又可导致尿路结石,尿路结石又会反过来加重尿路感染,导致恶性循环。因此,避免憋尿是防止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发生的方法之一。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陈明表示,中老年男性是尿路结石的高发人群,爱喝啤酒、饮料的人出现尿路结石的可能性也更大。
这是因为大多数结石的成分为草酸钙和尿酸钙,摄入大量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后,体内就会生成较多的草酸和尿酸,可促使结石的形成。
做到4件事预防尿路“长”结石
为了预防泌尿系统疾病,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
夏天保证饮水量
建议每日饮水2~2.5升,睡前、起床后各饮一杯水,推荐白开水、柠檬水或淡茶。建筑工人等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人群应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淡盐水。
更重要的是,不要憋尿、及时如厕。
2
调整饮食结构
控制草酸与嘌呤摄入,可以焯水去除蔬菜中的草酸(如菠菜、芦笋),适当少吃动物内脏、海鲜等烧烤,小龙虾、火锅、啤酒也要适可而止。
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甜饮料和高脂饮食;增加柑橘类水果、全谷物和新鲜果蔬的摄入,有利于代谢平衡。
3
避免久坐、久躺
每日至少运动30分钟,推荐跳绳、慢跑等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舒缓压力。
4
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泌尿系统B超和尿常规检查,若已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此外,还要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基础疾病,避免继发结石。
如果出现突发的肾区剧烈疼痛和血尿,排尿疼痛、尿频、尿急、发热、寒颤等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来源:生命时报
下一篇:6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