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将对包括南非在内的14个国家征收高额关税,对南非征收关税的幅度高达30%。这一决定引发南非政界、产业界和学界的强烈关注,也考验着该国在动荡国际环境中的经济韧性。
7月8日,总台记者独家专访了几位南非知名学者与专家,说说南非如何应对美国的“极限施压”。
△货轮驶入南非德班港口特朗普“致信”施压 南非被列为重点目标
4月以来,美国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声称是为了应对“不公平贸易行为”。尽管这一逻辑在经济学界被批评为“算术幻觉”,但特朗普政府仍坚持推进,并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公开致信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称“30%的关税水平远低于逆差平衡所需”。其潜台词明确:要么接受美方制定的“公平贸易模板”,要么面对更严厉的贸易惩罚。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税文件南非:30%关税“与实际情况不符”
面对这一激烈姿态,南非总统拉马福萨7日表示,这30%的关税“并不符合双边贸易数据的实际情况”。他强调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中有77%进入南非市场时享受零关税待遇,而南非商品在美面临更高的进入门槛。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国会演讲截至2024年底,美国是南非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货物贸易额为3710亿兰特(约205亿美元)。其中南非对美出口2660亿兰特,进口1050亿兰特,全年实现约1610亿兰特的贸易顺差。
△南非出口的柑橘
南非关键对美出口品类包括:
而进口方面,南非则依赖美国提供的高端药品、机械设备、ICT产品及能源服务。
行业冲击:对美依赖型行业面临直接打击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矿产资源行业。美国对铂族金属的依赖长期存在,南非是其主要供应国。高额关税将使得南非出口矿产价格优势丧失,美国订单大概率向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转移。
农产品加工出口亦将首当其冲。以葡萄酒、果汁、柑橘类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农产品,一旦失去零关税待遇,将迅速失去美国中高端市场份额。
△资料图
制药行业暴露结构短板。在美方全球医疗援助削减的大背景下,南非医疗系统对外部抗艾药品和常规药品的依赖更为突出。若药品进口成本上升,将对南非基层医疗系统形成新压力,也再次暴露出本地制药工业“能力未配套”的现实。
汽车与工业制造业也将面临外单萎缩、产能波动的挑战,产业信心受挫。
△货轮停靠在南非德班港集装箱码头
南非与美国关税谈判陷入僵局
随着谈判最后期限临近,南非加快了外交行动。6月22日至23日,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举行的“美非商务峰会”期间,南非副贸易部长祖科·戈德林皮与包括美国驻非高级官员康妮·汉密尔顿在内的美方代表会面,提交了一份《贸易框架协议》草案,并请求延长90天谈判期以适配美方“贸易模板”。
南非还积极争取获得关税配额豁免或缓冲机制,以减轻冲击。然而,美方未作出明确回应,谈判陷入僵局。
专家:本地制造、多边合作与市场多元是突围之道
如何在结构性冲击中寻找出路?7月8日,总台记者独家专访几位南非知名学者、专家。
△斯塔夫罗斯·尼古劳
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代表、阿斯彭制药集团高管斯塔夫罗斯·尼古劳提出五点建议:
他表示:“如果能以此为契机推进制造转型、多元合作和政策改革,那南非在新一轮全球重构中的位置,可能比以前更稳。”
△克里斯·伊西克
比勒陀利亚大学美国研究非洲中心主任克里斯·伊西克指出,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对南非加征30%关税,再次展现其外交中的“任性”与“逼迫”策略,这种做法削弱了华盛顿全球声誉。他强调,南非早已提交涵盖贸易顺差、互惠关税等核心问题的“贸易框架协议”,总统拉马福萨也率团赴美磋商,谈判仍在进行。此时突然上调关税,不仅显得缺乏诚意,更像是迫使南非在谈判桌上让步,甚至试图动摇其在金砖国家“去美元化”议程上的立场。伊西克认为,南非大概率会坚持对话,但若特朗普一再“移动球门”,最终恐怕只会让继续配合美方要求变得毫无意义。
△大卫·蒙耶
约翰内斯堡大学中非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者大卫·蒙耶指出,美国对南非征收30%惩罚性关税的举措,表面上是贸易争端,实质上折射出华盛顿在全球南方日益下滑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他强调,一旦单边主义升级,南非将被迫加速“南南合作”与价值链再布局,尤其是深化与中国及其他金砖伙伴在基础设施、矿产深加工与绿色制造等领域的互利投资。若美方继续在谈判中采取高压策略,南非只能更坚定地投向多边与区域经济共同体的怀抱。大卫·蒙耶提醒,南非政府应以此次关税危机为契机,系统审视对外经济依赖结构,制定以区域一体化和产业升级为核心的中长期战略,而非在动荡的单边式谈判中被动挨打。
(总台记者 赵祎楠)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