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7月8日讯(记者 徐昇)当您为“苏超”比赛呐喊助威时,也许并没注意到球员们脚下踩着的那一片草。别看足球场上的小草其貌不扬,但它们可是硬核选手,从高温高湿到重踩重压,从颜值到实力,全得达标。绿茵背后,藏着一株株小草几十年的选育历程。南京中山植物园的科研人员自主选育的草品种,几年前开始用于宜兴市体育中心足球场,此次也为“苏超”赛场提供一个“耐践踏、易修复、低维护”的绿色“舞台”。
宜兴市体育中心用上了国产草品种
5月25日,无锡队曾在宜兴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主场1:1战平苏州队。为了更好备战“苏超”,提供更加优质的运动环境,宜兴市体育中心从6月11日-8月5日进行改造升级,包括顶棚钢结构、公共卫生间、赛事照明系统等。8月16日,无锡队将在宜兴市体育中心迎战徐州队。
在体育赛事中,草坪已成为场地质量与赛事体验的决定性因素。劣质草坪不仅影响球员发挥,甚至可能引发运动伤害。一个好的足球场草坪,耐践踏性要远超普通草种,踩踏后立即回弹如初。
尽管我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暖季型草坪草种质资源(如狗牙根、结缕草、假俭草等),但多年来,国内大部分足球场使用的仍是20世纪60至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洋草”品种。这些进口草种虽然一度适应国际标准,但在我国高温多湿、使用频繁的条件下,往往表现出适应性差、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品种大多需要支付高昂的专利费用,使得我国草坪产业“养在别人的草皮上”。数据显示,我国市场对进口草种的依赖度仍高达90%。因此,“自主可控”的草坪育种与推广,已成为草坪科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南京中山植物园草业科学组负责人郭海林介绍,自1993年起,南京中山植物园便从国内外广泛收集暖季型草坪草种质资源,累计收集引种了9种1变种2000余份草坪草资源,2025年由国家林草局批准,成为我国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国家暖季型草坪草种质资源圃。
研究团队突破了“草坪美观性”和“抗性稳定性”难以兼顾的技术瓶颈,培育了“苏植”系列杂交结缕草等草坪草新品种。截至目前,已成功选育国家审定新品种11个,实现了我国在杂交狗牙根和杂交结缕草国家级品种审定上的“零的突破”。
足球场的草坪草不仅耐践踏,还要有超强的恢复生长能力。郭海林介绍,中山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多年潜心研究,培育了阳江狗牙根、“苏植7号”结缕草等多个耐践踏草坪草新品种,并在江苏、上海、浙江、四川等地的专业足球场、校园球场、青奥会、中超联赛等国内外众多重大赛事的比赛场地中广泛应用。其中,仅江苏省2017至2019年新建和改建的足球场中,就有70%以上的专业球场采用了这些国产草品种。这些草坪在国际赛事中表现卓越,多次获得国际足联和亚洲足联“免检场地”认证,成为中国草坪科技走向世界的“绿色名片”。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