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在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的静谧深处,一座始建于1957年的建筑静静矗立,它便是呼和浩特市美术馆(书画院)的青城公园馆区,这座原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日,“中国・内蒙古记忆”纪实图片展在这里拉开帷幕,老照片与老建筑的相遇,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完美契合,引人入胜。
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
青城公园馆区自1957年建成以来,见证了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的发展变迁。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历经风雨洗礼,更显历史的厚重。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时光的故事,与此次展览中那些承载着内蒙古沧桑巨变的黑白老照片相得益彰。
矗立在青城公园一角。“我从小就在这附近长大,这座老建筑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以前它是图书馆,我常来这儿看书,现在变成了美术馆,依旧是我常来的地方。这次的老照片展更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市民张友先在参观“中国・内蒙古记忆”纪实图片展时感慨万千。
承办各种公益活动。“退休后,我就成了美术馆的常客。这里环境好,文化氛围浓,还有各种公益培训和讲座,让我的退休生活充实又丰富。这次的老照片展,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内蒙古的历史,感受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内蒙古青少年书画协会副会长张蒙侠指着老照片说。
老建筑承载着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数十载的历史沉淀,而老照片则将过往岁月的瞬间定格。二者相遇,如同打开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了北疆文化在时光长河中的流淌与传承。
呼和浩特市美术馆馆长、书画院院长左大宁在谈及“中国・内蒙古记忆”纪实图片展时,难掩激动之情,“这是一次双向奔赴,老照片与老建筑的邂逅,碰撞出了绚烂无比的火花。此次展览不断为北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薪续力,让更多人体会到北疆文化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
老建筑前的大合影。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美术馆(书画院)始终将展览陈列、收藏保护、学术研究、艺术教育作为核心职能,一心为大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今年暑期,无论是“中国・内蒙古记忆”纪实图片展,还是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在助力公众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的同时,也为艺术人才的成长搭建了平台。
文字:郭伟伟
图片:由呼和浩特市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