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dysseus
两周前我本以为,如果PCE和关税都比较乐观,市场的情绪可能在CPI之前就会有端倪,但看来还是需要再等等。当然这也给了我们一些时间来讨论一些务虚的内容。
其实坦率来说,很多年后再回头去看,我相信大部分我写的关于市场关于经济的东西都是垃圾,我甚至自己都不会再读。但今天这种类型的文章一定会被我自己反复读。当然,很多事情都是非常矛盾的,如果我失去了对于我所做事情的勤奋和坚持,那么我又可能无法写出这类型文章。
这很难解释,所以从一个故事开始。
李白24岁左右的时候,从他的老家,无论是哈萨克斯坦草原,还是四川盆地,来到了天台山,在那里他遇到了已经80多岁的老道长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可能是东晋皇室的后人,在唐朝几个朝代富有盛名,无论是武则天还是李隆基都对他尊崇有加。李白见到他的时候,两个人岁数相差60岁。但当过三次帝师的司马承祯对李白可谓非常看好。这当然是这位老道长的识人之明,李白在中国历史上也就这一个,可能也是李白这人的独特之处。很多年后当杜甫见到李白的时候,两个人其实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应该就是几个月,但杜甫对李白的记忆可以说延续了很久,写下了不知道多少首回忆李白的诗歌。
这里我也很有感触,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但有些时候,你确实会遇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你可能仰慕他,可能爱慕她,甚至可能是你的敌人或对手。但这种人一旦你见过,你就会觉得很多人就和白纸一样索然无味。
李白对这位老道长的欣赏非常开心,写下了《大鹏赋》,在文中,他说自己。
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濛,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像其势,髣髴其形。
然后认为司马承祯是希有鸟。
“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这是马上要被生活拷打的李白。24岁的李白写下这首赋之后,过几年回家,然后结婚。那应该是公元727年左右,婚后几年,李白在洛阳,襄阳多地游历。这段时间他努力求官,那首著名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也是这段时间的作品。
在辗转多地之间,李白一直求官不畅,但他的创作非常流畅,这点我们之前说过,伤官见官,有创意的人不一定适合做官。终于到了李白41岁的时候,他因为诗名和人脉获得了觐见贺知章和唐玄宗的机会。当时唐玄宗已经是一个老人,而唐王朝也开始慢慢走上了下坡路。李白是一个诗人,但不是一个政治家。他很多政治观点是肤浅的。唐玄宗把他当做一个诗人,但也就一个诗人而已,当然李白不这样看,李白心中的自己不仅是诗歌天才,也是政治天才,他觉得自己和谢安类似,隐居不出但具有安定天下的能力。
拉长时间来看,人总会走上自己最向往的道路,李白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宫廷诗人,在唐玄宗中后期这么一个糟糕的时候存在很多政治幻想(这个事情本身就说明他不具备政治天赋)。在得到天子召见和礼遇之后两年,李白就在长安的政治漩涡中被甩出去。离开长安之后,李白前往了王屋山,同行的人应该就有杜甫。
在43岁的李白登上王屋山阳台宫的时候,他见到了自己24岁时候遇到的老道士司马承祯的画。他写下了《上阳台帖》,当然这个贴是否他的真迹依然存疑,但我觉得是的。
山高水远,气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从那之后李白再也没有回到权力的中心,而唐王朝也慢慢走向了安史之乱。
李白并不是个例,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两个事情反复发生。
第一是很多有冲劲有理想的年轻政治家,怀揣着梦想改变世界,最后遗憾离开,李白上面这十六个字其实已经是非常洒脱的了。王安石写的直接就是天地安危两不知。白居易写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苏轼确实精神境界类似李白洒脱,写的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二就是,上面这些文人政治家,往往最好的创作就是在自己政治失意的时候创作出来。
所谓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也是我喜欢刘琨的原因,论诗歌刘琨和上面这些人简直没法比,论能力他其实也就那样,但刘琨最好的诗歌是自己的绝命诗,意味着他坚持到了最后。但这并不是今天我想说的重点。
甚至在其他艺术领域,中国书法的几个高峰,很多也是作者在非常沧桑甚至痛苦的时候写出来的。
我们先从这个故事中走出来,这点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独有特色,我小时候就听过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这句话来自车尔尼雪夫斯基。源于生活很好理解,高于生活就不太好理解。
我现在的理解是,艺术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或者说,它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在生活中你寻找自我,第二个过程是你表达这个你找到的自己。你所经历的事情,和你想表达的事情并不一定要是一样的。就像齐白石画虾,他画的虾你在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但你并不会因为他画的虾只有五对足就觉得他不真实,他的表达是真实的,他表达的是他眼中最美的虾,只是这种最美在自然中不存在而已,这对他来说,是自然的错误而不是美的错误。
在中国,或者说在很多文明,我们人生都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我们学习,我们接受世界的设定,我们遵守纪律,然后努力寻找自我。这个过程很漫长,而且效率很低,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被教导的事情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且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有错误,就像李白觉得自己是政治天才,然后他还真的相信天宝和开元一样区别不大。
或者我们不用这么古老的例子,2016年之前你是否相信房价一直涨?或者中国经济只要M1好起来就可以好起来?然后在那个世界里,你相信每个年轻人长大后都会和父辈一样喝茅台。然后过了几年你发现一切都变了,一些你觉得是真理的东西根本不是真理。
这种痛苦,就像前文说的,李白经历过,白居易经历过,被冤枉的苏轼经历过。然后李白发现世界并不是只靠文采就可以治理,王安石发现并不是吸取了范仲淹的教训加上皇帝的支持就可以改革。这个理想破灭的时候,往往也是自我滋生的时候,所以这也是艺术最容易出现的时候,并不是完全的意外。
这种时刻,就像是一个痛苦的击打,让我们从过去的幻像中走出来,面对生活的残酷,有一点是从很多年前我就一直反复说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残酷痛苦和非常无情的地方,最好不要对它有任何的幻想;而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虽然世界很操蛋,但你可以自己打造一个健康的关系网,在这个残酷世界的风暴里打造一个临时的避风港。
而之前有很多朋友问我,要如何打造一个健康的关系网,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标题。首先你要追求自我,而不是一个虚伪的幻像,很多我其他文章里面写的什么经济,地缘,政治,或者科技,其实都只是一个外物,这些东西不一定就是你最在乎的东西,也不是你自我想追求的东西。人最大的渴望,往往都只有自己知道,之前写了很多所谓命理学的东西,目的也不是让大家搞迷信,而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让大家理解自己的过去会决定自己的未来,仅此而已。
人活于世,如果没有经历很多事情,是很难找到自我的,而没有自我,你就没法解放自我,也没法表达自我,没法表达自我,你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人都不会成为你的个人关系网,如果你的朋友因为你有钱或者漂亮,或者位高权重而成为你的朋友,这种关系网且不说它是否健康,它并不是链接在你“个人”上的。有一天你失去这些东西,你也会失去这些关系网。那么你会有一种幻灭感,你感觉自己仿佛死去了一样,这种情况在很多退休的干部上很经常出现。
所以理论上,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会找到自我,或早或晚,尤其是遭遇挫折,经受失望之后,这种失望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如果你被教育的是成为一个标准品。
有一天你会发现在经历很多事之后,有一些事情你是喜欢的,有一些人你是喜欢的,或者有一些知识你是喜欢的。这些事情就是构成你自我的原材料了。
解放自我往往就是一瞬间。考虑到文学的例子已经很多,我们用一个电影的例子。在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里面,如果说Rose第一次开始追求自我,可能是在小李子那句经典发言之后,Make Everyday Count(过好每一天),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太多是自己喜欢的。
那么Rose开始解放自我,是从一个经典的悲剧开始,一个人没有看过光明自然可以忍受黑暗,而看到光明的一瞬间,她想的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离开黑暗。
这显然不是解放自己的方法,但我很理解。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在80年后,电影的最后几幕中,Rose给出了解放自我的最好方法,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一生。
她完成了所有Jack想要她做的事情,去开飞机,去骑马,然后以一个老太太的身份,死在了温暖的床上而不是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中。
我并没有很好写完这篇文章,但这是我表达的问题,我希望用李白和Rose的例子,说明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可能过得并不是我们最想要的生活,这个过程会有痛苦,尤其是当你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你专门打造的,或者生活在过去多多少少刻意欺骗了你。
这种时候的痛苦可能是非常显著的。并不需要为此感到羞愧,大部分人都是很痛苦的。但这种痛苦,如果合理应对,是一种导向快乐的起点,当你开始放下一些外在的追求,开始追求自我,然后摆脱很多本不重要的限制,解放自我。
最后有一天你开始表达自我,你经历了很多生活,但你觉得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你开始表达一个你想要的生活,就像是齐白石觉得虾只应该有五对脚,茨威格认为人命运中就只有几个英雄时刻。这些看法有对有错,但其实不重要。因为这是他们主观中认为正确的事情,你和他们讨论虾到底所有几个脚,齐白石只怕比你清楚,但他不在乎表达自己认为虾子应该是什么样子。茨威格对日常生活中的痛苦理解只怕也比很多人更深,但不妨碍他觉得只有那么几个瞬间重要。
就像在这个公众号之前无数次提到的,我相信人的解放是一个永恒的进程,追求自我是我觉得通向快乐的最好方法。昨天我听到播客里Mike说的艺术史,然后我读到读者留言说,希望我可以客观中立提供更多的分析。
于是我写下这篇文章,分享我对于艺术的看法,我觉得所有经历过生活,塑造了自我的人,不管他们的自我是什么,表达方法是什么,他们所有真诚的表达都是艺术。都是人类在经历了生活之后,用自己的独特经验,表达自己心目中理想生活的过程,都是美好的。
关于客观和中立,如果一年之前,我会觉得是的,当时我觉得就像是李白去各个地方游玩目的是求官,最后变成写诗的素材。很多时候我觉得研究市场和经济,一方面是我的兴趣使然,一方面也是我经历世界的一个方法。当时我觉得为了了解这个世界,用一个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去了解世界是有利的。
但现在我也不这样觉得了,我觉得人是做不到完全客观和中立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远大于相似。那么何苦追求绝对客观和中立,所以我并不完全客观,也不完全中立,我有自己的偏见和追求,我相信人的解放和生产力的解放,是人类历史两个不可阻挡的洪流。当然也可能过几年我发现我今天的想法改变了,这也不会有问题,我并不追求绝对真理。就像前面说的,经历过生活之后,所有真实的表达就是艺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岁的创作可以截然不同甚至相反,这很正常。
上一篇:688596,筹划重要收购!
下一篇:鍊金术士爱夏~大家都装什麼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