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蚌埠新闻网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文/图) 近年来,五河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探索“药粮间作”复合种植新模式。通过在田间科学套种中药材何首乌与经济作物向日葵,成功实现了“一块土地、两种作物、双份收益”,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注入了新动能。
时值盛夏,走进五河县头铺镇冯刘村的农业种植基地,百亩向日葵竞相开放,金黄色的花盘宛如一张张笑脸,在阳光下随风摇曳,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金色的花海不仅是丰收的预告,也成了一道独特的田园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与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听说这里的向日葵开得特别好,就和同学过来拍照,果然名不虚传,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游客叶瑞高兴地说。摄影爱好者于江浦也表示,这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绝佳素材。
然而,这片向日葵地下,还“藏”着真正的致富“法宝”——中药材何首乌。种植户刘空向记者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他介绍,何首乌作为一种传统的攀爬类中药材,生长周期长达四年左右,前期投入大、见效慢,是许多农户面临的难题。而向日葵生长周期短、植株高大,与何首乌套种,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向日葵不仅能为喜阴的何首乌幼苗提供天然的遮阳棚,抑制杂草生长,更重要的是,向日葵收获后,留下的秸秆可以直接作为何首乌攀爬的支架,仅此一项就能省去一大笔搭架子的费用,同时当年就能靠向日葵获得一份收入,实现了以短养长。”刘空详细解释道。
“一地双收”的模式不仅盘活了土地,更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在销路方面,种植户早已打通了“产销链”。他们与多家知名中药材收购商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了农产品的销路无忧。成熟的何首乌将被送往药厂和保健品公司,而收获的葵花籽则用于生产食用油,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谈及未来的收益,刘空信心满满:“我们已经和亳州的药材厂家签订了收购合同,到时候他们会直接来地里收货。根据目前的生长态势,何首乌亩产预计能达到3到4吨,按照每吨3万到4万元的市场价计算,效益十分可观。”
目前,这种“何首乌+向日葵”的“药粮间作”立体种植模式,正凭借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当地逐步推广。它不仅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致富路径,也为其他地区探索高效农业、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五河样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描绘出了一幅产业兴旺的“丰”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