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7月8日至10日,应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夫妇将对英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这次访问被多方强调是法国元首17年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英国“脱欧”以来,首次有欧盟成员国元首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对此次访问均高度重视。与一般性的工作访问不同,国事访问充满了象征性和仪式性,凸显英国在“脱欧”后通过元首外交重塑欧洲纽带的外交策略。
除仪式性活动外,法国总统马克龙预计会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与英国首相斯塔默联合主持乌克兰问题“志愿联盟”峰会,并于10日与斯塔默首相举行英法峰会,讨论如何援助乌克兰、阻止非法移民从法国经英吉利海峡进入英国,以及加强两国之间的防务合作等。
国事访问是两国关系重要的指标之一,法国总统马克龙展开对英国的国事访问象征着两国关系的升温和亲密。这与过去几年两国关系的冷淡甚至对立形成鲜明对比。自英国2016年公投决定“脱欧”后,法国是反应最激烈、也是对英国态度最强硬的欧盟成员国,不希望英国出现“脱欧红利”,从而动摇欧盟的根基。在渔业、非法移民等问题上,英法争执不断。2024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以来,决定缓和与欧盟的关系,英法关系也得到改善,今年以来,两国更是往来频密,包括轮流召开、共同主持乌克兰问题“志愿联盟”峰会。英法搁置分歧和矛盾,不断走近,原因很明显,两国相比以往有更大的相互需求,需要在世界不确定性前所未有的情况下抱团取暖。英法以及更大层面英欧的抱团取暖,其深层原因是西方国家对霸权不保的焦虑。
西方在全球的相对实力多年来持续下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支撑西方实力和影响力的除了经济实力,以及文化、科技和军事实力之外,更在于其整体性、协调性和一致性。西方之所以能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地缘政治集团而存在,主要是因为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有着基本共同的价值观、安全观和秩序观,在国际重大外交和安全事务上有着基本相同的立场。自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对维系西方霸权的所谓“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采取了全面破坏性政策,对西方盟友采取了轻视甚至蔑视的态度。
美国攻击欧洲“民主滑坡”、限制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公开支持欧洲极右翼政党。美国对欧洲的安全关切不屑一顾,认为俄乌冲突是一个“欧洲问题”。美国政府还打破了北约在安全上不可分割的原则,声称“第五条款有无数的定义”。对于七国集团(G7)以及北约、欧盟等西方管控世界的多边机制缺乏兴趣,甚至满怀敌意,如称欧盟的成立就是为了“坑美国”。美国政府的关税大棒也挥向盟友,甚至对所谓的盟友更为强硬。美国政府还对盟友提出领土要求,如多次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夺取格陵兰岛,称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这些已经完全颠覆了西方对于“规则”的认知。它们正在逐步掏空西方联盟,尤其是跨大西洋联盟,从根本上动摇了其根基。
长期以来,作为西方阵营的重要成员,虽然有时不满美国的单边主义霸道作风,但总体而言,英法两国也都享受了西方的霸权红利,包括科技、经济、金融上的优势地位,在国际机构中的话语权,比如欧洲任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权力等等。但在华盛顿“美国优先”、视西方盟友为包袱和负担的政策之下,西方集体霸权开始趋于分裂瓦解,这正是英法等西方国家的焦虑所在。
英法的焦虑可以理解,但试图抱团以维系西方霸权的思路则是错误的,英法、英欧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但更重要的是,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世界,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大势所趋,英法更需要加强与非西方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如果能够转换思路,相信英法会少一些焦虑,也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