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25岁的小李在腰痛中醒来。他尝试翻身,后背却像被钉在床上了,僵硬感明显。挣扎十分钟后,他才勉强坐起。这样的“起床困难”模式,小李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医生看着他的检查单说:“小伙子,你这是强直性脊柱炎找上门了。”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专爱偷袭年轻人的“脊柱封印者”——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你的免疫系统“叛变”了!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会长期发展的骨骼关节炎症性疾病。该病主要攻击人体中轴骨骼系统,特别是骨盆和脊柱连接处的骶髂关节(位于臀部上方的骨头连接处),以及整条脊椎的椎骨之间的小关节,导致疼痛、僵硬。
谁容易被“盯上”?
强直性脊柱炎尤其偏爱15~30岁的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比例约为3比1。家族中有AS或相关脊柱关节病史均是风险因素。东亚地区发病率约0.3%,意味着每300人中就有1名潜在患者。
注意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1.炎性腰背痛:AS的“招牌痛”
(1)“赖床”的腰(晨僵):早晨起床时僵硬感明显,活动后缓解。
(2)“夜猫子”的痛:患者常在夜间或久坐后感到下腰部疼痛。
(3)“扎根”在深处:疼痛最初集中在骶髂关节(臀部深处)。
(4)“静不如动”:休息不能缓解,适当活动后反而感觉轻松些。
2.“水泥”蔓延:脊柱的“封印”进程
(1)灵活度暴跌:早期弯腰受限,逐渐发展成转头、转身困难,严重时整个脊柱如同“一根棍”,活动范围极小。
(2)姿态“变形记”:为缓解疼痛或代偿僵硬的脊柱,身体可能不自觉地驼背(脊柱后凸)、伸不直脖子(颈椎前倾),形成特征性的“问号”体态。
3.关节外的“偷袭”
(1)约1/3患者会发生虹膜炎(眼睛红、痛、畏光)。
(2)肌腱端炎:脚跟、足底等肌腱附着点疼痛,如“足跟痛”。
(3)外周关节炎:30%~50%的患者会出现髋、膝、踝等关节肿痛。
(4)其他: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肺部或肠道问题。
破案时刻:如何揪出这个“脊柱潜伏者”?
确诊AS“金标准”常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
(1)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
(2)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
(3)胸廓扩展范围低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
2.放射学标准(骶髂关节炎分级同纽约标准)
双侧>Ⅱ级或单侧Ⅲ-Ⅳ级骶髂关节炎。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相关的检查进行诊断。
反击策略:如何与AS“斗智斗勇”?
AS虽不能根治,经治疗可缓解疼痛和僵硬、保持良好姿势和关节功能、阻止或延缓结构损伤、提高生活质量。1.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
(2)生物制剂:这是改变病情的强力武器,它们精准靶向引起炎症的关键因子(如TNF-α、IL-17)。
(3)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
2.物理治疗:对抗“水泥封印”的核心力量
运动是AS治疗的基石!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目标是维持脊柱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姿势、防止强直。
(1)拉伸与柔韧性训练:深呼吸练习、颈椎各方向活动、腰椎伸展/侧弯/旋转、髋关节伸展等。游泳是AS患者的“黄金运动”。
(2)肌肉力量训练:重点强化背部伸肌、腹肌、臀肌,普拉提、核心力量训练非常适合。
(3)姿势管理: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选择合适的桌椅、卧硬板床、低枕。
(4)物理因子治疗:热疗可放松肌肉、缓解僵硬;冷敷可用于急性疼痛部位。
3.外科手术:脊柱截骨矫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确诊AS后要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勿自行增减或停药。关注关节外表现,如突发眼红眼痛、持续腹泻、足跟痛等,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