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晚报
“要不是你们拦着,我这17000元就打水漂了!”5月11日,在邯郸农商银行中华支行,客户李先生紧握柜员王献茹的手连声道谢。半小时前,一场精心设计的电信诈骗被银行工作人员与反诈民警联手识破,成功保住了李先生的血汗钱。
当天上午11时许,李先生行色匆匆地来到邯郸农商银行中华支行柜台,要求办理17000元现金汇款。柜员王献茹按流程询问收款方信息,发现对方是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的个人账户。当她追问汇款用途时,李先生支支吾吾称“给朋友转账”,这与转账单上填写的“拍卖质保金”明显不符。职业敏感让王献茹警觉起来,她边稳住李先生,边尝试询问更多信息,但李先生却以“拍卖公司经纪人”特意叮嘱“汇款时不要备注、不要回答银行问题”为由拒绝透露。
“您很可能遇到诈骗了!”王献茹立即联系区反诈中心民警,并耐心向李先生分析,“正规拍卖公司不会要求用个人账户收款,更不会让您隐瞒汇款用途。”这番话让李先生逐渐冷静,他开始回忆这场“拍卖”的蹊跷之处。
原来,热衷文物收藏的李先生常在微信视频号观看文物鉴赏直播。几天前,一名“主播”主动添加他微信,询问家中是否有文物。李先生告知其家中有一件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老古董。对方看过照片后,随即宣称其“价值不菲”,并引导他下载一个名为“佳士得”的线上拍卖软件进行拍卖。
“对方说已有买家出价,只要交17000元质保金就能成交。”李先生懊恼地说,“我想着是大平台,就没多怀疑。”
反诈民警赶到后,结合类似案例向李先生详细拆解了骗局套路:不法分子通过直播引流,伪造拍卖假象,以各种名义骗取保证金。此时,李先生才意识到自己险些落入陷阱。
“每一笔可疑汇款都是潜在的反诈战场。”王献茹表示,“电信诈骗剧本层出不穷。银行设置的一道道风控闸门,就是关键时刻的‘安全锁’。多问一句、多看一眼,就可能帮客户避免损失。”
在此提醒,参与线上拍卖务必选择正规平台,警惕“高价收购”“零手续费”等话术;转账前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切勿轻信陌生App链接;若遭遇可疑情况,可向警方或前往银行网点咨询。
本报记者 荣志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