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悦
近年来,哈尔滨以政策撬动和市场激活为引擎,通过“真金白银”的消费补贴和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打造,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哈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放补贴15.8亿元,带动销售额120.9亿元,政策杠杆效应持续显现,冰城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政策红利释放
以旧换新撬动百亿市场
据统计,2024年,全市兑现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2亿元,实现销售额118.4亿元。其中家电补贴核销14.3万台(件),汽车以旧换新实现销售额32.9亿元、置换补贴实现销售额约73.9亿元。
今年上半年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哈市前6个月发放补贴15.8亿元,带动销售额120.9亿元。这一成绩得益于哈尔滨构建的“1+3”政策体系。哈市以《哈尔滨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为核心,配套汽车、家电、家装三大领域实施细则,通过“政银企联动”“线上下协同”形成规模效应。全市动态扩围补贴品类,在原有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补贴基础上,将空气净化、电磁炉、咖啡机等17类生活电器、厨房小家电纳入“国补”范围,并采用便捷的“不用交旧、支付立减”模式。在政策推动下,今年前5月,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54.7%,节能商品增长64%,消费升级趋势显著。
汽车消费同样表现亮眼。去年9月下旬黑龙江省置换补贴政策出台后,哈尔滨迅速组织195家车企参与“汽车置换展销节”,推出团购计划、免费评估等配套服务。
市场活力攀升
新主体与新业态共舞
政策驱动下,消费市场微观主体活力显著增强。零售领域,社区商业网点的加密,推动全市社区商业便利指数大幅度提升。
餐饮住宿业同样迎来增长。依托“第二届冰雪美食节”“第九届西餐文化节”等活动,2024年哈尔滨餐饮平台订单量同比增长51.1%;新登记住宿类市场主体7518个,同比增长264.9%。本地老字号品牌通过“老字号嘉年华”活动焕发新生,马迭尔、秋林里道斯等企业线上线下销售额均实现可观增长。
线上消费亦成为重要引擎。电商直播节、网上年货节等活动带动名优特产品销往全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直播+’模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助推哈尔滨红肠、大列巴等特色美食品牌走向全国。”
场景创新加速
国际范与烟火气交融
哈尔滨消费场景创新正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6月25日,中国港中旅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旗下哈尔滨市内免税店在中央大街商圈试营业。这家面积264平方米的市内免税店采用“市内选购、口岸提货”的创新模式,汇集美妆香氛、高端酒水等国际品牌,为出境旅客提供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与市内免税店同步亮相的,是人民咖啡馆东北首店。该店选址于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泰来仁大楼,这座开业于1907年的老建筑曾是哈尔滨最负盛名的“时髦”鞋帽店,如今以咖啡文化焕发新生。
在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等商圈,创新场景加速涌现:免税店带来国际消费体验,季节性快闪店通过限定商品吸引年轻群体,社区市集则在保留烟火气的同时提升品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些创新形式既丰富了高端消费供给,也为本地特色提供了展示窗口,形成了独特的‘哈尔滨味道’。”
政企同向发力
持续激活消费潜能
促消费,政府与企业同向发力。一方面,市商务局通过“五进活动”将政策送进社区、企业、学校、农村、机关,联合企业提供上门拆旧、免费安装等服务,已形成标准化服务流程。以哈市颐园社区为例,苏宁易购向小区居民宣传政府补贴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单月促成家电以旧换新交易量环比增长110%。
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布局下沉市场。海尔在黑龙江省县域开展274场促销活动,苏宁零售云在哈市周边开设20余家门店,进一步释放县域消费潜力。
“通过政策精准度和活动创新性的双提升,哈尔滨走出一条特色促消费路径。”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哈尔滨将继续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型业态,让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相互成就,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