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李则名
北眺烟波浩瀚的太湖,水天一色;南望阡陌纵横的田野,如诗如画。
夏日的傍晚,漫步在长兴县太湖街道沉渎港村的太湖有风青年集市,18个色彩形状各异的集装箱商铺错落有致,吸引打卡拍照的年轻人前来。
“这是长兴太湖9号公路旁今年首个对外营业的文旅项目,集市占地27亩,总投资约500万元,上月底正式对外营业,目前集市已有33个摊位入驻,带动返乡及本地青年就业创业100余人,平均每天人流量在6000人次左右。”集市负责人、湖州观湖乡创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毅介绍。
蒋毅口中的太湖9号公路因线路形似数字“9”而得名,是今年长兴县委、县政府重点推进打造的县域旅游标杆项目。这条公路串联长兴34公里太湖湖岸线、长达线及中央大道等景观廊道,全长约99公里,未来将累计联动该县111处旅游景点。
“目前,我们专门制定了太湖9号公路文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实施画卷再造、业态优化、融合发展、服务提质、品牌出圈五大工程,细化20项目标清单和70项重点工作任务,未来这条公路将成为长兴县域旅游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全新窗口。”在该县文广旅体局办公室主任杨运山看来,县域旅游发展要有活力,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
这些年,湖州精心打造滨湖旅游、乡村旅游、山地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都市旅游八大重点产业以及低空旅游、演艺旅游、携宠旅游、艺术旅游、自驾车房车游等各种新兴旅游业态为内容的“8+X”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在细分产业链上积极突破,形成南太湖休闲娱乐、大运河诗路江南文化体验、浙北山地度假旅居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在诗画江南中绘就出新的美景。
为迭代升级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高地”,过去3年来,全市每年推进投资总规模2000亿元以上文旅项目建设;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长期保持在全省首位。
“这其中,不仅有总投资251亿元的太湖龙之梦乐园等大项目,还有近600家小而美的乡村咖啡馆和3300多家乡村民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介绍,在湖州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过程中,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目前的社会投资占比已超过了国有投资,乡村旅游直接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已经提升至15%,有效助推了众多村庄蝶变成为景区,超32万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制度创新也是湖州优化县域旅游产业结构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湖州出台了全国首部乡村旅游领域地方性法规——《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发布全省首个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范等规范章程,还制定《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等10多项系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