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计划书(大学生版) |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
你认为创业教育是什么 | 学校创业教育的特点 | 尔雅课大学生创业基础答案 |
创业教育基本概念 | 创业教育课程给我的启发 | 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
“师生共创”体制机制建设。一方面,专业教师应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承担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和能力的职能;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评估他们是否适合从事创业型生涯,考虑学生与职业道路如何更好匹配。专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潜质因材施教,承担起筛选与指导的职能。
七、短效与长效:创业教育可持续性
创业教育既要反映创业实践性、不确定性、模糊性等特点,也要符合教育的育人属性和规律。创业教育()不同于创业培训(),前者侧重于精神、理念、能力、素质养成,后者侧重于对创办和经营企业所需的具体技能进行培训。当前我国高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培训,将创业计划大赛获奖数量、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创业项目数量、创业融资数量等可量化的输出性成果作为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存在严重的重短效、轻长效现象。
顾明远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诸多教育问题,首先还是要回到‘人的发展’这一教育问题的原点上”“无论是国家希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还是家长希望孩子成才,首先都要尊重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具有连贯性与内生性,但我国创业教育纵向发展体系尚不健全,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使高校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缺乏前期培养基础与后期发展指导。这种阶段性人才培养能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但难以保证学生创业型人格的养成。当前创业教育评价聚焦在创业教育开展的结果和影响等完成式横切面,缺乏对创业教育的长期发展资源、发展潜力纵切面的评价导向,难以引导高校对创业教育长期发展进行评估与实践路径探索。
创业教育效果的呈现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如果忽视这一特征,容易诱发短期行为,甚至杀鸡取卵的弊端,必将影响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业教育要遵循规律、优化评价,促进创业教育从短效向长效过渡。
上一篇:沈阳市青少年趣味定向跑欢乐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