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海南海口的陈女士一家驱车前往万宁神州半岛,为刚刚结束高考的孩子圆一个“蓝天梦”。“孩子向往跳伞很久了,网上评价都说这里是国内最好的跳伞体验地之一。”陈女士告诉记者。
在湛蓝的天空中,一个个降落伞随风飘落。几分钟后,陈女士的孩子安全着陆。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跳伞爱好者纷至沓来,只为体验万宁独特的碧海蓝天。
如今,万宁已形成跳伞、滑翔伞和各类飞行器体验的完整业态。近年来,万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正在打造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打造“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平台,涵盖了航空器制造、复装销售、航材维修、低空文旅等多元业态。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高空飞行在这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游客可以有多种选择。”万宁智慧航空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李涛介绍道。
6月28日,以“启航万宁 逐梦蓝天”为主题的低空嘉年华在万宁市智慧产业园拉开帷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飞行器企业和爱好者。活动现场,各类飞行器轮番展示,精彩的特技飞行表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李涛表示:“航空器停放、维修保障服务和飞行员培训等业务将是智慧产业园的重点发展方向。”
海南东方时尚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斌举例说明:“不管是私人飞机还是各类通用飞机,都可以在这里停放和维修。”
得益于海南自贸港政策,越来越多的航空企业选择落户万宁。李涛介绍说:“飞机零部件进口在海南享有政策优势,这对航空器制造和维修企业极具吸引力。”
据了解,万宁智慧航空产业园以智能化、集约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布局通用航空器、商务机的生产制造及零部件复装组装等关键环节。
与传统机场以运输为主的单一模式不同,万宁创新打造了多个“低空+”应用场景:“低空+文旅”,开发观光航线、跳伞等旅游体验项目;“低空+应急”,构建海上救援网络、发挥森林防火功能;“低空+培训”,开展飞行员复训、跳伞资质认证,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从“单一运输”到“生态闭环”的产业突破。
市场接受度持续提升
“从高空俯瞰,湛蓝的大海随着波浪涌动变换着深浅,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海南东时双悦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飞行教员高育玮这样描述“上帝视角”的独特体验,“别人说得再美,也不如亲自飞上天空感受。”
在万宁神州半岛跳伞基地,店长陈文启告诉记者,“我们接待的游客年龄跨度从5岁到59岁。有趣的是,其中90%以上是女性游客。”记者看到跳伞爱好者们陆续从天空降落。陈女士的女儿兴奋地向母亲讲述着跳伞体验,一张1.3万英尺的高空跳伞证书成为这次冒险旅程的纪念。
据陈文启介绍:“目前每天接待约30名游客,高峰时期,需要提前预约。”
在海南正门岭海崖滑翔营地,资深滑翔爱好者李媛正在整理滑翔伞装备,这位极限运动爱好者今年已经来这里体验了十多次。2021年考取滑翔伞证书后,她便开始了全国各地的滑翔之旅。
“这里的飞行条件和风景都是国内顶尖的。”李媛分享道。
营地负责人王少军表示:“理想的滑翔需要合适的风力、高度和风景,这些条件我们这里都具备。”像李媛这样持证的爱好者可以独立滑翔,而新手则需要教练陪同。教练陈毓德说:“天气好的时候,爱好者可以玩上一整天。”
在专业培训方面,万宁还开展“低空+培训”业务,包括飞行员复训、跳伞资质认证等全系列培训课程。高育玮介绍说:“飞行员培训根据机型不同,费用在10万元到80万元之间。”
万宁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为飞机制造商预留定制空间,形成“停机+维护+培训”全链条服务体系。
科学规划未来发展
万宁拥有石梅湾、日月湾、兴隆等几大特色湾区,如今,来这里的游客数量逐年递增。
对于如何更好发展“低空经济”,李涛建议:“希望海南能建设更多优质机场,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比如从万宁到西线,开车需要3~4小时,而飞行只需0.5~1小时,这将极大便利旅游和应急货物运输。”
资源整合,搭建更多应用场景,吸引国内外“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伙伴落户万宁。
而在海南正门岭海崖滑翔营地,一段崎岖山路为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王少军希望改善基础设施:“希望能修建一条公路,方便爱好者前来。”陈文启提出:“希望划定半径10公里的专属跳伞空域,目前经常受交通管制影响,导致预约时间变动,增加了投诉率。”
对于未来,万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智慧航空产业园开展精准招商,发挥空域资源、基础设施等优势,构建“以场引企、以企兴链、以链促产”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路径上,将分阶段推进“低空+文旅”“低空+应急”等融合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通过系统规划和重点突破,万宁正在将“低空经济”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和产业升级的示范样板。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场景的持续创新,万宁有望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
上一篇:“紫气东来”的故事是什么?
下一篇:【他山之石】137名“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