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已成为港股退市的重要路径之一。Wind资讯数据显示,按摘牌日期计,截至7月5日,年内港股退市公司数量达到30家,其中15家为私有化退市,数量与去年全年的私有化退市数量持平。
尽管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今年显著改善,但小型股或微盘股的流动性仍十分受限。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7日收盘,港股市值在1亿港元以下的公司共有474家。部分公司年内区间日均成交额较低,甚至不足10万港元。
流动性不足、估值低迷及维持上市成本高等问题是港股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的主因,叠加产业并购整合需求,部分港股公司以退为进,主动寻求私有化退市路径。
一位跨境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私有化退市有助于港股市场的结构优化,一些低流动性、低估值的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后,市场资源将更加集中于优质企业,提升市场整体质量,增强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信心。部分企业在私有化退市后,公司可优化治理结构、聚焦核心业务,并通过灵活的资本安排实现战略转型。这既反映了当前港股市场部分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也体现了公司寻求灵活发展空间和股东实现价值变现的积极尝试。
私有化案例
席卷多个领域
从行业来看,年内在港股市场私有化退市的企业涉及物流投资、软件开发、服装零售等多个领域。多数公司的私有化方案提供了高于市场价的溢价,以吸引股东接受要约。例如,安科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科系统”)每股现金支付1.10港元,较停牌前股价溢价约37.5%。
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路径通常为要约收购、协议安排和吸收合并。若股东未在退市前完成交易,可通过私有化方案一次性获得现金或股份补偿。比如,安科系统的股东在6月10日公司完成退市后获得现金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资本借机并购整合优质资产。例如,6月2日,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丰环保”)从港交所私有化退市。公告显示,A股公司瀚蓝环境的控股子公司瀚蓝(香港)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以约110亿港元的对价取得粤丰环保约92.78%股份。瀚蓝环境与粤丰环保均多年深耕节能环保领域,本次交易为行业头部企业之间的产业并购,符合国家和行业战略发展方向。
4月22日,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包装”)正式从港交所退市。金属包装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奥瑞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中粮包装的自愿全面现金要约,交易对价合计60.66亿港元。
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产业并购形式的私有化退市可促使市场资源向更有潜力和竞争力的公司集中,提高市场整体质量和效率。
7月4日,ESRGroupLimited(以下简称“ESR”)从港交所退市后,正式成为一家私人控股实体。据悉,本次私有化对ESR的整体股权估值为552亿港元,ESR去年11月29日停牌前的总市值约为485亿港元,私有化溢价约13.6%。
ESR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顺利完成私有化,推动公司战略转型进程的加速,业务结构更为精简,将专注于核心的物流和数据中心业务领域,为资本合作伙伴和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部分公司流动性低迷
上市成本高
部分港股公司私有化退市乃是无奈之举,由于股票流动性低,股东难以在场内抛售,私有化退市为公司股东提供变现退出的机会。
文旅巨头复星旅游文化今年3月19日正式挥别港股市场。公告显示,公司股价最终报7.75港元,较停牌前一个交易日溢价超过1倍,总市值约96.47亿港元。公司公告提到,长期以来,股份的交易流动性极低。私有化计划为计划股东提供一个立即将其投资变现的机会,并可将接受该计划的所得款项重新配置到其他投资机会中。
融信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7月份在港股上市,今年3月18日退市,退市前股价为0.6港元每股,较发行价下跌约87.7%,总市值从24.25亿港元缩水至约3.05亿港元。“私有化预期也将减少与维持公司的上市地位及遵守监管规定有关的行政成本及管理资源,同时可增强集团的灵活性,以实现长期商业发展。”公司表示。
此外,维持上市公司地位也需要高额成本。据广发证券测算,根据港交所官网披露的上市阶梯式收费规则,市值在1亿港元至50亿港元的主板上市公司,收取首次上市费15万港元至60万港元,每年收取上市年费14.5万至106.9万港元。
快时尚品牌堡狮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堡狮龙”)的经历类似。公司私有化退市前股价仅0.106港元每股,较巅峰期25亿港元的市值缩水超90%。要约人认为,由于堡狮龙股份的流动性较低且交易表现相对较差,堡狮龙从公开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将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而要约人认为有关情况在短期内不大可能显著改善。
然而,私有化退市之路并非总能成功。服装品牌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今年5月9日举行法院会议及股东大会未获通过。此外,还有多家公司正在推进私有化退市进程中。如谭仔国际有限公司私有化议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将在8月19日收盘后正式撤销上市地位。
总的来看,无论是被动寻求股东退出路径,还是主动拥抱战略调整与业务聚焦,私有化都是港股上市公司应对当前市场环境的重要选项。这一过程,客观上加速了港股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低流动性、低效能的公司逐步离场,资源得以向更具竞争力的企业集中。然而,私有化过程中对小股东权益的保障及如何从根本上提振市场活力、改善中小市值公司的生存环境,仍是市场各方需要持续关注与解决的课题。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识字量一般达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