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岁月长河中,南宁这座充满烟火气与现代活力的城市,藏着无数历史古迹。
城市有温度,建筑可阅读。自2020年至今,南宁市公布了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包含全市范围内的历史建筑155处。这些老建筑见证了时光的流转,是人们了解南宁历史的窗口。
即日起,本报推出“探寻古建筑之美”系列报道。带你穿越时空,探寻南宁古迹背后的故事,领略古建筑之美、人文之韵,在古迹的光影里,遇见南宁最美的模样。
—————————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南宁因它得名邕城。
在邕江的源头,坐落着一座充满古韵的村庄——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
晨光初绽,土生土长的蔡寿熙坐在古宅门前的石阶上,望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向来访者娓娓道来:小时候就听村里的老人说,三江坡古称“宋村”。左、右江汇合于此,形成邕江,故而这里又称“三江口”,是邕江源头第一村。这里的老房子大多是明清古宅,是祖祖辈辈守着邕江根脉的见证。
三江坡所处的三江交汇口地区。
三江坡古村落民居。
三江坡保存完好的古宅。
建筑极具特色 体现明清古民居文化丰富内涵
三江坡不仅是邕江的起点,更是历史的坐标。“前临左江,后崎右江,乃两江中央脊尽处也……其东有村曰宋村,聚落颇盛,而无市肆。”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其游记《粤西游日记》中,留下对宋村优美江景的细致描述。
三江坡传统村落形成于明代,今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历史建筑。那长长的巷道两旁,建筑座座青砖黛瓦,飞檐翘壁,透出古朴的气息。
漫步古村落的巷道,可见古屋各单元之间有状似封火墙檐廊和巷道沟通分隔,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三江口古建筑极具特色,其严谨的排水系统、防御闸口,巧妙的建筑选址,清晰的家庭脉络,体现了明清古民居文化的丰富内涵。
据史料记载,三江坡所在的三江口地区因地理位置处于左、右江交汇口,加上古代靠水路通行交易,在古代这里具备良好的军事战略意义。
“三江坡当地流传有‘上七巷下三闸’的说法,历史上用于防御的闸门虽已被拆除,但几百年来形成的封闭而狭长的街巷空间仍体现出强烈的防御性格局。”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周薇说,整个古村沿江伸展,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街巷空间,呈现出岭南地区聚落梳式布局的特征。
周薇表示,三江坡早期人类活动历史可追溯到汉朝,今有汉城遗址已列入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得益于左、右江的航运通道优势,唐宋以来,朝廷便在此设合江镇、三江口讯,有防务、驿站、税关功能。
规划保护并重 修旧如旧尽可能恢复古村风貌
除了极具特色的古建筑,三江坡内还留存有汉城遗址、镇江楼、兴陵(皇姑坟)、那廊宫以及防御感十足的闸门、铺满青绿苔藓的石墩、石柱等。这个历史遗迹“富矿”,吸引了历史文化专家学者的目光。
据悉,三江坡于2013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经统计,三江坡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共45处69栋。古村落民居有清代建筑28处、民国建筑17处,其中挂牌历史建筑12栋。为保护珍贵的古建筑,南宁市江南区政府采取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对三江坡的古建筑、石板路和古巷进行修复。
2020年,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博士农耘之及其团队对三江坡展开调研,编制了《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20—2035年)》。
“我们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三江坡进行规划、保护,让原有风貌尽可能恢复。这几年,也有投资方注入文旅项目,三江坡在经济活力、文旅、乡村振兴方面的潜力不断激发。”农耘之说。
2021年,南宁市出台《三江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明确了同江村三江坡古建筑群、文物保护单位为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区,并划定了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
绘就新村画卷 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源头好水养好葱。据说三江坡人种植香葱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了。
“三江葱是好葱,电话一通就有一车葱,到了北京就卖空,老板赚钱满面春风,农民口袋胀鼓鼓。”蔡寿熙是三江坡致富带头人,他发动周边村民大力发展香葱种植,把香葱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城市。
“自被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发展起旅游产业。”蔡寿熙说,他希望利用三江坡的有利条件和特有风景,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商。
古韵新村,文脉悠悠。三江坡的古建筑群在绿树的环绕下,更显得古朴而庄重,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近年来,三江坡沿线也新增了许多网红打卡点,如位于三江口处刻有“左右逢源邕有天下”八个大字的巨石碑、广西郁江老口水利航运枢纽等。
400多年的古榕树下,村民们三三两两将新鲜采摘回来的韭菜洗净、捆绑、打包……人们一边劳作一边唠家常,那是最鲜活的人间烟火。
从村落建筑风貌的修缮,到乡村人文肌理的复苏,再到村民精神生活的充盈,古村深处的烟火栖居,散发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历久弥新的无限魅力,展示了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上一篇:求鬼吹灯周建龙版1-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