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南昌7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 刘静 朱彩云 贺瑶)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启动暨情况介绍会上,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晓明表示,传统村落保护既要“流量”也要“增量”,依托江西VR产业优势,江西已打造传统村落“线上博物馆”“数字档案库”等新兴载体,让传统村落保护插上数字化“翅膀”。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启动暨情况介绍会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摄目前,江西全省在册的传统村落有568个,其中中国传统村落413个,数量列全国第8。近年来,江西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新路径,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取得积极成效。不仅先后出台《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文件,强化刚性约束,还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课程进省、市、县三级党校,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抓保护传承的意识和水平。
此外,江西还建立了信贷支持传统村落保护机制,打造特色金融产品,鼓励以县为单位申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已入库项目42个,拟贷金额超75亿元。
今天的发布会上,北京建筑大学校长、教授张大玉提供的一项数据里提到,在住建部已经发布的面向全国推广的93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领域可复制的经验清单里,江西省就有10项列入到这个经验清单里。
张大玉说,这几年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示范工作,有效推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生活品质提升,获得感、幸福指数也有了很大提升,有效支撑了乡村振兴战略。
在张大玉看来,过去传统村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空心化,这些年,一些传统村落通过发展旅游和新兴产业,开始吸引人员回流创业、置业,村子空心化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也是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几年来取得的一个巨大的成果。”
据悉,通过挖掘传统村落特色资源,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江西全省已建成“毛笔村”“白莲村”“蜜桔村”等特色产业传统村落267个,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28万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