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老师,金砖真的是金子做的吗?”“拉坯的时候手要轻轻扶着吗?”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童声疑问。近日,苏州相城元和街道妇联携手街道社工站、古巷社区开展“走读非遗”活动,邀请了10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家庭的孩子,一同开启探索之旅,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一踏入博物馆,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造型独特的红砖建筑吸引,“这房子是不是用金砖盖的呀?”专业讲解员笑着摸摸孩子的头:“金砖可是皇家专用的宝贝呢,我们今天就去看看它怎么从泥土变成‘金疙瘩’!”孩子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走进展厅,一块块厚重的金砖陈列在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金砖的制作工艺,从选泥、练泥到制坯,一共要经过29道工序,烧制过程更是长达130天。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满是好奇与惊叹,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眼目睹了金砖从泥土到“金疙瘩”的华丽蜕变。
随后,孩子们来到文创体验馆,迫不及待地化身“小艺术家”。陶艺老师耐心地指导着,孩子们的小手在陶泥上灵活地舞动,有的搓着泥条,有的跟着老师学习拉坯,尽管小手上沾满了泥巴,但他们毫不在意,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在老师和社区青年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用模具压出各种形状,有的还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一个个作品都承载着孩子们的创意与热情。当孩子们高举着自己制作的“皇家金砖”,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与喜悦,仿佛自己就是传承非遗的小小使者。
活动尾声,社工姐姐为每个孩子发放了非遗手册,封面上印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金砖”照片,这是他们此次非遗之旅的珍贵纪念。返程的车上,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有的孩子说长大了想当非遗传承人,有的则计划带着爸爸妈妈再来博物馆“寻宝”。“这样的活动就像一颗种子,当孩子亲手摸到陶泥、听到金砖的历史,传统文化就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能握在手里的快乐,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中。”一位家长妈妈感慨道。
这场充满童趣的非遗之旅,不仅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奇妙而难忘的一天,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接下来,元和街道也将继续聚焦家庭教育、延时课堂、社会化体验,持续推出“元”梦“新”家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在趣味体验中爱上元和的传统文化,让非遗匠心在童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通讯员 濮云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