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产业的浪潮中,上市公司正泰电器(601877.sh)拟分拆上市的正泰安能数字能源(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泰安能),作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其IPO进程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6月30日,正泰安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更新了招股书,其2024年业绩也终于露出了真容。
但关于IPO前的“掏空式分红”、现金流异常波动、相关产业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等问题,仍然摆在这家户用光伏巨头面前。
更令人关注的是,实控人把正泰安能“A拆A”运作上市的过程中,其估值一路暴涨,这场“超速”造富盛宴,正泰电器的中小股东们能否分得一点羹?
一场“超速”造富运动
正泰安能成立于2015年8月,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前身为浙江正泰安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如果正泰安能本次成功上市,“正泰系”版图将再添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已拥有正泰电器和通润装备(维权)(002150.sz)两家上市公司。
据正泰安能最新一版招股书,正泰安能于2022年9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评估基准日2022年7月31日,审计净资产44.44亿元,评估净资产83.09亿元(坤元评估)。折股方案为:44.44亿元净资产折合21.6亿股(每股1元),剩余22.84亿元计入资本公积。此次变更按审计净资产44.44亿元定价折股。
2022年11月及12月分别进行了两次增资,增资价格为12.96元/股,投后估值约为316亿。如果按提交招股书被受理时间(2023年9月)及募资计划计算,整体估值已达到600亿元。
也就是说,短短一年时间,正泰安能估值较净资产暴涨10倍多,即使按第一次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的评估价83.09亿元计算,一年间的估值增幅也达到了6倍多。
事实上,在光伏行业近年来深陷“产能过剩、价格战、补贴退潮”等因素困扰的低迷期,正泰安能的估值狂飙,背后的逻辑不免让人深思。
更耐人寻味的是,正泰安能原本是上市公司正泰电器(601877.SH)的“利润奶牛”,却在分拆上市前,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向正泰电器高管及员工给予股权激励,一旦上市成功,他们将坐享股权价值暴涨的财富盛宴。而对于正泰电器的中小股东来说,把上市公司旗下资产高溢价上市的利益分配给部分员工及高管,是否考虑过正泰电器中小股东的利益?
另外,据2023年9月的招股书,正泰安能曾于2020年进行了大手笔分红,金额为4.9亿元,而当年净利润仅2.5亿元,相当于把此前几年的净利润进行了“掏空式分红”。此次IPO公司计划募资60亿,其中8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在此前账面有大量现金用于分红的情况下,募资补流是否具有足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财务数据或暗藏隐忧
如果说,正泰安能的业绩具备极强的暴发式增长潜力,那么其在短时间内的估值暴涨也可以解释。但翻开公司的招股书,其财务数据中却藏着不少隐忧。
来源:正泰安能招股书主要财务指标里,2022年-2024年(下称“报告期内”),营收分别为137.04亿元、296.06亿元和318.26亿元,保持增长但增速下滑明显,由2023年的116.04%骤降至2024年的7.50%;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53亿元、26.04亿元、28.61亿元,同样呈现增速大幅放缓的趋势,2023年、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8.55%、9.8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更是呈现剧烈波动的态势,报告期内分别为27.03亿元、2255万元、118.48亿元。一家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剧烈波动,通常意味着业务模式不稳定或出现较大变化,要么就可能存在“财务调节”。
另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正泰安能的应收账款与存货。
报告期内,正泰安能存货从2022年的153.52亿飙升到2024年的374.14亿,在2021年仅68亿。应收账款则从2022年的22.81亿增至2024年的28.94亿,同样2021年只有6.3亿。 二者均呈现一路走高的趋势。
在光伏行业整体处于深度调整期的背景下,这些存货是否面临减值风险?应收账款的增加是否反映出其下游结算周期等方面的让步?
核心业务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说到下游,这里就不能不提正泰安能的业务模式。该公司主攻户用光伏,公司业务的核心是向客户交付户用光伏电站,并提供持续、优质的保障运维服务。业务开展过程中,公司主要向上游供应商采购户用光伏电站建设所需的光伏组件、逆变器、电表箱、支架等原材料;同时,组织、指导和监督代理商参与到户用光伏电站的开发施工和运维工作中,公司根据代理商执行情况,相应结算费用。
通俗地说,就是“租赁农户屋顶,以自然人名义备案”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但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规,其中提到,非自然人投资建设的分布式光伏,不得以自然人名义备案。
这意味着,正泰安能的“老路”,2025年5月1日后就走不通了。公司对此的应对办法是,开始试点“法人备案”模式。但问题是:农户是否愿意把屋顶“租”给公司,而不是自己持有电站?新模式是否会影响市场拓展速度?
更重要的是,以自然人备案的户用光伏,和以非自然人备案的项目相比,政策补贴力度更大。
正泰安能的招股书透露了一个关键数据: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政府补贴分别为4.19亿元、3.36亿元、3.3亿元,占比分别为12.32%、7.66%和 5.3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系近年来户用光伏电站度电补贴逐年下降,公司持有平价上网电站占比持续提升所致。
来源:正泰安能招股书未来如果逐渐过渡到以法人备案为主的模式,可以预见,正泰安能的“政策红利”还将进一步消退。此外,正泰安能还面临一个更现实的困境,即电网消纳难题。
分布式光伏发电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消纳方式,但实际上,农村用电需求较低,而光伏发电高峰在白天,农村用电高峰在早晚,供需容易错配。此外,许多地区变压器承载能力有限,光伏发电超负荷时,电网直接限电。第三,接网限制区域增多,如山东、河北等光伏大省已出现“红色预警区域”,新项目无法并网。
公司在招股书中也揭示风险称,“近年来,公司所处户用光伏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户用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吸引市场参与者的数量不断增多,未来,随着户用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进一步提升,而部分地区配套输电网络升级改造相对滞后,可能导致短期内局部区域电力消纳压力增加,存在电力消纳风险。”
另一方面,正泰安能的租赁屋顶模式,由于可能影响业主采光等问题,还面临不少纠纷。据企查查信息,5月正泰安能新增一条被执行信息,系原告赵X诉公司的相邻采光、日照纠纷。此外,近一年内公司存在13起其他纠纷,原告大多为自然人,且大多涉及相邻采光、邻里纠纷、排除妨害纠纷等案由。类似纠纷频发的背后,其实也与户用光伏领域分散性高、维护成本高等问题相关。
正泰安能的IPO,恰逢光伏行业的低迷期——政策红利消退、产能过剩、电网瓶颈凸显。此时它600亿的估值,是否还能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文章来源:产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