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正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本次会晤的主题为“加强全球南方合作,促进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治理”。在此次会晤举行前,“环球时报海外中国周暨环球南方对话”系列活动走进拉美,为同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的中拉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在6月23日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环球时报海外中国周暨环球南方对话·中拉关系与民意互视研讨会”期间,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CLACSO)执行主任巴勃罗·博马罗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全球南方需以多边对话机制打破单边桎梏,在创新、气候治理等领域深化合作,而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展现出的包容共赢理念,正是全球南方构建新型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撑。
“全球南方能为世界提供多元解决方案”
环球时报:您为何在讨论中格外强调“全球南方合作”?
博马罗:我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北半球很多地区局势紧张,欧洲陷入战争泥潭,暴力、种族主义与仇恨情绪在不少国家蔓延。然而,涵盖亚洲、非洲及拉美等广大地区的全球南方正展现出独特潜力和丰富多样的社会面貌,能为世界提供多元解决方案。例如在拉美地区,印第安部落的生存与发展是对社会多样性的生动诠释。
此前,全球南方在国际舞台上鲜有发声机会,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互动也相对有限,但展望未来,我认为全球南方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领域皆可展开深度合作,携手为化解当下争端、应对全球性难题贡献力量,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和谐、包容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环球时报:全球南方之间的知识合作怎么才能更加顺畅地进行?
博马罗: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机制在于对话,我们不仅需要对话的空间,还要有能开展对话的合作机制,我们应拒绝单边机制,寻求多边措施,增进相互理解,而不是使用自相矛盾的言辞。国家间的沟通至关重要,它是阻止战争发生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沟通,我们才能求同存异。以拉中关系为例,我们坚信能够找到众多共同点来开展合作。
“中国的集体精神体现了为全民谋福祉的理念”
环球时报:能否分享一下您个人与中国的渊源?您对中国的发展和社会有怎样的印象?
博马罗:我与中国的渊源颇深。多年前,我便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本科学的是历史学专业,中国的古老历史文化使我着迷。同时,我也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中国的贡献未被西方充分看见和认可。直到近期,西方才开始正视中国,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文明、思想和哲学都有很深的历史厚度。
中国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交通为例,高铁网络的迅猛发展不仅便利了人员往来,还带动了经济发展。在学术领域,政府大量投入资源。这种集体精神有力地支持了公共事业的发展,体现了为全民谋福祉的理念,是拉美地区值得学习的地方。
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差异。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它加强拉中之间的历史纽带。拉中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山海相隔,但交流日益密切,合作潜力巨大。拉中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中国没有强求拉美复制中国的发展模式,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拉美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我对中国的印象非常深刻:其一,中国的古老文化源远流长;其二,中国注重集体利益;其三,中国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其四,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我相信,拉中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中国发展历程中最值得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的重要经验是什么?
博马罗: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经验值得分享:其一是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且意义重大;其二是中国极为注重创新,重视教育,大力投入科研,而中国的知识与教育体系也始终以服务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宗旨;其三是中国在推动全球发展方面展现的担当,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例,中国参与其中并非仅着眼于自身发展,更致力于为全球及不同地区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应当持续深化拉中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环球时报:中国有一批专注于拉美研究的学者,而在拉美地区,专门研究中国的学者群体也正在不断壮大。如何才能推动这两个群体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合作?
博马罗:我认为我们应当持续深化拉中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CLACSO目前设有80多个研究小组,其中有一个聚焦中国的小组,名为“中国—世界力量版图”。我们与中国社科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在一些研究上已有成果。未来,我们计划就环境变化、发展与减贫等议题开展更多合作征稿,以共同感兴趣的课题为基础,融合拉美专家与中国学者的视角。此外,我们还计划在出版方面合作,比如互译学术作品,建立对话平台,围绕双方关注的议题开展组织工作。CLACSO与中美洲、加勒比等地区1000多个学术或教育中心合作,我们愿整合这些学术资源和机构,促进中拉学术交流。
环球时报:如果要构建一个全球南方国家间合作的专家网络,您认为应如何设计并高效运转此网络?
博马罗:我认为关键在于打造并持续巩固学术交流,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启动研究项目以及组建协同工作小组来实现这一愿景。我们希望建立的网络能够具备持续性,而不仅局限于每年一次的会议,平时也应常态化开展工作。
环球时报:个别国家频繁散布谬论,诋毁中拉合作并宣称“拉美在中美间选边站”,您是否认同这样的言论?
博马罗:我认为如今的中国恰恰是在向世界展示,他们所走的是一条互补、寻求理解以及共赢的路线。西方舆论对中国的误解,实际上源于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有意中伤中国名誉所散布的误导性信息。但事实是,中国恰恰是在寻求合作,致力于开展那种不仅有利于自身,同时也利于拉美的、真正实现共赢的合作。
【环球时报赴拉美特派记者 张婷鸽 林小艺 单劼 环球时报记者 李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