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青睐的三十六计成书与起源(图)
创始人
2025-07-07 05:25:47
0

转自:天津日报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因其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被人们誉为“平民兵法”。该书内容源于军事斗争,其影响范围却早已超越了军事领域,被广泛运用在政治较量、外交斗争、体育竞赛、商场博弈、职场竞争等领域之中,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十六计》的形成和影响

  有不少人常常把《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混为一谈,甚至张冠李戴。应当肯定的是,二者都是兵书,而且影响都很大,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仅从问世时间上来看,《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相比,可谓是相差上千年的“后孙晚辈”。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记载:“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其中,“檀公”指的是南朝宋名将檀道济。有些人据此认定,应当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一部类似《三十六计》的兵书,作者就是檀道济。但是仔细阅读《三十六计》后就会发现,书中既引用了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又运用了南宋时期的战例,还提及了元曲中的故事,因而南北朝成书的说法不攻自破。

  那么《三十六计》究竟产生于何时、何人之手?由于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学者们只能根据《三十六计》的内容做一些推断。鉴于书中引用了宋元明时期的一些民间故事、典型战例和诗词戏曲,所以学者们大多认为,虽然《三十六计》中的某些计策自南北朝之后就已陆续产生并在社会上口耳相传,但是真正形成完整体系的《三十六计》,极有可能在明末清初之际,甚至更晚一些。

  《三十六计》成书之后并没有被大量刻版印制,而是作为秘本兵法一直深藏在某家的书斋里,一直到1943年,一位名为“叔和”的人在成都祠堂街一个旧书摊上无意中淘到此书。当时,《三十六计》为小32开土纸印本,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小字:“秘本兵法”,但未见作者或编者姓名。篇首有一简短说明,说原书是手抄本,于民国30年(1941年)在陕西彬县(现彬州市)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末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这个孤本后经无谷(姚炜)先生译注,1979年公开出版,并开始广为流传,现今市面上流行的《三十六计》出版物皆源于此。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加深,《三十六计》也走出了国门,引起国外军界、政界、商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日本和韩国出版了不少讲《三十六计》的书。日本称《三十六计》是“运筹帷幄的诀窍”,可以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市场竞争、企业经营之中。瑞士、德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也先后翻译这本小册子,把它当作“认识中国的军事、政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有用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外对《三十六计》的青睐。

  《三十六计》基本特点

  《三十六计》流传于世仅仅八十多年,为什么就能够和《孙子兵法》一样广受欢迎呢?简单地说,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有三大特点:一是充满智慧,全书充满谋略智慧的色彩;二是非常系统,六六三十六计,涵盖了作战层面各具特色的巧妙计谋;三是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尤其是容易操作。通过与《孙子兵法》对比,这些特点更为明显。

  首先,这两本兵书的作者身份相差很大。《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出身于齐国军事世家,祖辈为齐国将军,对其军事思想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孙武饱经春秋争霸的战争洗礼,对战争的残酷性、暴烈性、不确定性有深刻的体验。尤其是在孙武被吴王拜为将军后,他带兵打仗,驰骋疆场,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和理性思考。可以说,孙武是一位职业军人,因此,他在研究战争、探索战争规律、总结谋略艺术方面,更为深刻和精准。

  《三十六计》的作者,至今无法确定。人们只能从书中的写作风格、涉及的史料等角度推测。不少专家认为,作者很可能是一位喜好历史、文学、军事的老夫子。他借用流传千年的“三十六计”之说,收集了民间流传的一些用兵计谋、成语典故、诗词戏曲等,再加上自己创造的一些计谋名称,按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六种不同作战状态,编写出三十六条计策,称为《三十六计》。后来,有人在发现这本书之后,为便于阅读,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按语,从军事角度增加了一些古代经典战争案例予以诠释,于是便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三十六计》。这种写作方法融通俗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深受民间喜爱。

  其次,两本兵书的思想内容层次相差较大。孙武撰写兵法十三篇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帮助吴王阖闾出谋划策,在诸侯争霸中赢得天下。给君王出谋划策,自然要宏观分析天下大势,综合比较各方竞争对手的实力,系统评估吴国自身的综合实力,然后才能有针对性提出谋略计策。这就决定了《孙子兵法》中主要讲的是战略决策、全局筹划、统军作战、宏观管理等方面的谋略,可谓大谋略、大思路。用今天的话来说,《孙子兵法》是一部战略学专著。总之,《孙子兵法》主要从战略高度讲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深刻揭示了战争的基本规律,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相比之下,《三十六计》涉及的谋略更多地偏重于战术层面,主要讲的是操作性谋略。例如,借刀杀人、隔岸观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等,这些谋略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才能灵活运用,一事一计,可以说《三十六计》是专讲诡道的兵书。其好处是生动形象,易读易记,便于操作。如果用现在专家学者研究国学的思路来区分,《孙子兵法》的主体内容更多偏重于“用兵之道”的分析,《三十六计》则更多偏重于“用兵之术”的表述。值得肯定的是,《三十六计》对作战层面计谋的概括和表述是系统的,有其独到之处。

  最后,从篇幅和语言上来看,《三十六计》比《孙子兵法》更为简短,而且更为通俗易懂。《三十六计》是一本非常薄的小册子,全书由总论和六套计谋组成。总论实际上是一段简短的引言,指出三十六计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客观情况变化总结而来,要灵活设谋和用谋,不可生搬硬套和预先凭空安排。每套计谋各有六计,共六六三十六计,每计有一小段精炼的正文,说明其基本含义。每计的文字中大多是先按作者自己的理解说明一计的基本思想,接着引用《易经》的言论印证自己的观点。每计后都有一段按语,结合历史故事进一步解释该计谋的含义。

  《三十六计》每一计的计名,都高度概括各计所含内容,非常精炼,对每一计的核心原理都有深刻而准确的解析,90%以上的语句直接或间接地出自《易经》中的卦名、卦爻辞。例如,第一计“瞒天过海”中的“太阳,太阴”,出自《易经》水火既济卦,说明水在天上,太阳被压入水底,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也可以说是“兵学之源”,《孙子兵法》不少谋略思想也源于《周易》。

  《三十六计》每一谋略均以《周易》为依据,通俗的文字中包含了深刻的哲学底蕴,给人以更多理解和想象的空间。每一计中所列举的经典战例,又将人们从哲学思维层次引入战争实践层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与睿智相辉映,这或许便是《三十六计》在民间深受喜爱、广为流传的原因之所在。

  (作者为国防大学孙子兵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看小说,为什么...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看小说,为什么许多作家喜欢写小说?喜欢看小说的是希望能从小说里找到自己想找到的东西和...
王维的诗句和李白的诗句 王维的诗句和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汉朝最大的内患是什么? 汉朝最大的内患是什么?汉朝虽受匈奴接连不断的攻击和骚扰,但最大的内患则是诸侯国。由于他们各霸一方,并...
特斯拉夜盘大跌超7% 特斯拉夜盘大跌超7%2025-07-07 08:18 南方财经7月7日电,特斯...
《京华烽火 盛世中国》第二篇:... 转自:北京新闻广播 【《京华烽火 盛世中国》第二篇:#卢...
以色列安全内阁决定允许援助物资... 格隆汇7月7日|据以色列媒体,以色列安全内阁于当地时间6日晚间决定,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
正乾金融控股(01152.HK... 格隆汇7月7日丨正乾金融控股(01152.HK)发布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实现收入...
“贷”动彰武耕地规模化经营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本报讯【马跃 本报记者 经淼】近日,农业发展银行彰武县支行获批耕地流转贷款3....
陈其昕的介绍 陈其昕的介绍陈其昕,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浙江大学骨科...
北方也有“回南天”? 近期天气... 近日,北方多地出现高温高湿天气,不少北方的小伙伴感受到有如南方般的潮湿后感叹:饼干软了,衣服也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