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宋爽 通讯员 陈艳平
夏风拂过蜈蚣坝顶,一块沉静的石碑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碑身镌刻着“蜈蚣坝伏击战革命遗址”,背面详述着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我是土生土长的武川人,对这里非常熟悉,现在的样子和过去有些变化了。”7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副会长、文博副研究员武明光接受采访时介绍,无论地貌如何变迁,1938年那场蜈蚣坝伏击战,始终都让人印象深刻,它让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威名远播,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更为创建坚固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基石。
随着武明光的讲述,历史的烽烟被拉近。
1938年,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越过了平绥铁路到达大青山区,立即展开了游击战争。9月3日夜袭陶林。9日凌晨攻克武川县乌兰花镇,数日后驻军井尔沟。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派出的侦察战士发现,蜈蚣坝地势险要,山道曲折,是日军运输必经之路,且守备薄弱,仅驻伪警察分队。”武明光说,侦察战士立下大功,他们侦知敌人行动的准确情报。
战机稍纵即逝!为粉碎日、伪军的增兵计划,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决定在此设伏歼敌。
9月下旬,在掌握确切情报后,二营营长唐金龙率精干战士,在当地向导引领下,乘着夜色从井尔沟悄然出发。战士们翻山越岭,迅速抵达蜈蚣坝附近,布下天罗地网。
战斗前夜,我军干净利落解除了坝顶伪警察的武装,将其关押并切断电话线。随后,伏击部署迅速完成:连长杨重山率两个连埋伏在坝顶老爷庙戏台后,负责正面主攻;另一个连则隐蔽于公路两侧,负责掩护并阻击可能的援敌。同时,坝脚老爷庙旁的一座公路小桥被巧妙破坏并伪装。万事俱备,只待敌寇入瓮。
第二天凌晨,果然有4辆满载全副武装日军的汽车爬上坝来,渐渐地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圈,第一辆汽车过桥时栽到山沟里,车毁人亡,没费八路军一枪一弹;其余三辆欲进无路,欲退不能。随着冲锋号声,嫉恶如仇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杀向敌群,将敌全歼。
“那一仗打得威震大青山南北,影响广泛,战斗只用了25分钟,全歼日军80余人,从那以后,有很多青年踊跃参军,加入抗战的队伍。”武明光说,这是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重要一战。
站在巍巍大青山巅,思绪穿越八十余载烽烟。我们仿佛看见,墨色群山中,一群怀揣坚定信仰的热血青年,正披星戴月,疾行于大青山。
如今,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日复一日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义务讲解员陈慧芳是武川县一家企业的普通员工,因为关注这段历史,通过自学当上了义务讲解员,为游客介绍蜈蚣坝伏击战。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蜈蚣坝伏击战遗址等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鲜活的红色课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基因,鼓舞人民群众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下一篇:个人账户余额可跨省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