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7月5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揭幕的“第三届当代雕塑 • 油画青年推介展”上,12位青年雕塑家和24位青年油画家用作品作答,展示当代雕塑、油画领域的前沿动态和青年艺术家们的实验探索。
以此次参展的24位青年油画家为例,作品在主题、视角和观点方面均有新颖之处,凭借其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语言,通过色彩、形状、材料和空间表达,传递了他们对于当代社会、文化生活的独特解读。
展出作品中,有对传统材料的的当代诠释,也有对综合材料的实验性运用的表达。更为难得的是,青年艺术家们拥有高度统一的材料敏感性和创造性,反映了当代青年艺术家对“物性”的深刻理解。
在中国雕塑学会秘书长孙振华看来,展览另一特征,即对“在地性”的强调。新一代雕塑家注重从本土经验出发,以夸张的造型语言反映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体生存状态;通过微观叙事展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场景。文化立场的体现、民间美术元素与当代装置艺术相结合,这些创作实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表达了与中国文化血脉相连的方式。
“青年艺术家丰沛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无限的激情,如何更好地转化为艺术的推动力和社会创新创造的动能,需要社会各方持续不断地关注与支持。”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透露,当代雕塑 • 油画青年推介展是关注当代雕塑油画青年创作、推出优秀青年艺术家的展览,自2021年举办首届,到今年是第三届,陆续推出了来自全国各地70多位充满才华的年轻艺术家,助力中国美术事业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青年推介展投稿数量创下新高,共收到919件雕塑和1132件油画。“青推展的影响力在扩大,正在成长成为一个年轻艺术家关注且向往的学术品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认为,相较于前两届展览,本次入选的作品,总体上呈现出了对艺术本体问题的回归。这些作品所关注创作的内在规律和本体问题,既带有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鲜明特点,又体现出年轻艺术家在艺术问题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上的实践与探索。
本次展览由中国雕塑学会、中国油画学会、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将持续至8月8日。为扩大展示平台和推介渠道,此次展览与几个项目交叉进行。比如,把技术与艺术跨界创新的优秀作品,推荐到了同期举行的“天行意动·国际动态雕塑展”;在天津站的巡展中,争取到更多的展出名额。“给年轻人提供好的平台,让更多的好作品被更多的人看见,这青年推介展的初心,更是这个展览的价值所在。”曾成钢说。
原标题:《数字时代,物质性创作还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吗?》
栏目主编:邢晓芳
来源:作者:文汇报 李婷
上一篇:《彩虹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