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创新药达到43款,其中由中国企业研发制造的有40款,跨国企业研发进口3款。”在7月6日举办的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与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式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果公布了这一数据。
今年,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与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双会联动,以“探索生命 共创未来”为主题,勾勒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图景。
在开幕式上,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表示,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医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23家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及13家国家医学中心,生命科学领域两院院士占比达全国40%。未来,北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AI+医药健康、医疗器械等领域推出支持政策,加速建设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近年来,北京市明确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坚持高位调度、系统推进,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的城市。黄果介绍,今年1月,北京企业研发的全国首个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多家跨国企业纷纷宣布在北京建设创新研发中心,这些标志性的成果充分彰显了北京医药创新的实力、活力,未来可期。
昌平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医药健康产业的主阵地。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介绍,近年来,昌平区以生命科学园为核心,持续构建“投资+临床+孵化+园区”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搭建各类共性技术与公共服务平台 57个。4项关键技术入选2025中关村论坛十项重大科技成果,27个细胞与基因治疗管线进入临床阶段、占全国5%。目前,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已落户121家创新企业,“未来美城”美丽健康产业三年形成一个百亿集群。
7月6日,北京市昌平区举办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与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式。受访者供图论坛上,一大批成果落地。其中包括:北京未来医药产业链研究院(筹)正式揭牌、发布《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支持办法》、正式揭晓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并展示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果。
此外,生命科学重大项目校地共建也正式启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将与昌平区合力推动生物医药、合成生物、高端仪器装备等前沿领域实现“从0到1”突破,筑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根基,点燃创新策源引擎,驱动中国医药健康产业从“跟跑”向全球价值链核心“领跑”跃升。
记者了解到,在今天举办的主论坛上,由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医药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医药政策与产业发展作主题发言,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也聚焦人工智能与超限制造、免疫学与生命健康、新型药物递释系统等前沿领域作主旨报告,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现场还开展了多场圆桌对话研讨,围绕医药创新、产业链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上一篇:阿联酋侨社举办防范电诈专题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