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芝能汽车
面对快速演进的智能汽车生态,中国市场正成为全球汽车电子技术创新的重要舞台。
恩智浦在这一轮产业演进中选择了更深的本地化路径:以“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为战略定位,在电驱、BMS、E/E架构与边缘AI等核心领域同步推进产品与研发落地。它通过与长城、长安、零跑等整车厂展开联合开发,将更多前沿能力提前融入整车开发周期。
这种系统性整合本地研发、供应链及合作机制,不仅是适配问题,更是在借力中国市场节奏的优势,构建一种节奏更快、协同更深的技术生态。对一家跨国芯片公司来说,这种转向意味着新的竞争力来源。
构建适配本地节奏的边缘AI
与EE架构技术体系
中国汽车产业以高复杂度和高频迭代著称,这种产业特性也在倒逼供应链企业重塑自身的技术路径与组织结构。
恩智浦在这一背景下加快了在边缘AI和电子电气架构(EEA)方向的产品落地。其平台策略逐渐向三个核心维度集中:高效计算、高等级功能安全,以及系统的集成与可扩展能力。
在边缘AI方面,S32R47雷达处理芯片和S32K5处理器代表了其硬件栈的关键支点。
◎S32R47具备24发24收能力,功耗控制在18W以内,配合高速处理器和硬件级DSP,能够实时处理高精度环境感知任务,并适配4D成像雷达的多普勒速度提取功能。
相较于传统激光雷达,4D雷达的光照适应性和全天候可靠性使其更适合多样的城市驾驶条件,且在成本结构上具备显著优势。
◎S32K5则以边缘NPU为核心,支持基于TensorFlow Lite模型部署的Python工具链,构建轻量级AI功能栈,尤其适配BMS、电驱控制等域内任务中的实时诊断与状态预测能力。
EE架构方面,恩智浦推动“域集中-控制器集成”的平台方案演进。
以S32G系列SoC为基础,集成网关管理、域控安全及灰度智驾控制的多重功能,在2025年量产的领跑汽车新平台中实现“四域合一”架构:动力域、车身域、智能驾驶域和集中控制统一集成,大幅压缩线束(高配车型从原有2km降至1.5km,低配为1.2km),并以模块化形式兼容未来OTA功能升级。
这种中央域+边缘节点的混合式计算平台,是在实时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的关键路径。
恩智浦的边缘AI与EE架构方案,兼顾功耗、实时性和安全性,具备高性能处理和灵活部署能力。
结合本地工具链与开放算法接口,在软硬件协同优化基础上实现平台级能力拓展,为中国整车企业的架构重构和智能化赋能提供坚实基础。
Part 2
以本地研发与深度协作为核心
的联合创新模式
恩智浦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不仅停留于产品适配,更是构建起以研发为核心的系统性本地生态。
从中国事业部的设立,到各大研发中心的功能扩展,再到与整车厂的联合实验室落地,恩智浦的本地化战略已从单点支持走向全栈技术能力协同。
在与长城汽车的合作中,双方围绕BMS与动力域控制器的融合架构展开攻关。
通过智能预驱芯片嵌入方式,提升BMS对整车能量流的控制粒度,并实现动力域控制的统一优化,逐步取代以往各自独立、协同效率低下的控制链。
该平台不仅适用于混动、纯电平台的全场景应用,也为长城在xEV平台实现统一控制接口和功能解耦提供了底层保障。
联合实验室还进一步延伸至电子电气架构层级,如在整车侧构建基于S32G系列的中央域控系统,在芯片层集成功能安全(ASIL-D)冗余机制,结合恩智浦独有的软件中间件MotionWise,确保关键任务响应的确定性与安全性。
MotionWise支持任务分区、故障隔离与时间触发执行机制,有效提升中间件的鲁棒性,减少系统开发复杂度。
零跑汽车则是恩智浦最早的S32系列平台合作主机厂之一。在其最新的LEAP 3.5架构中,S32K388芯片完成了在B系列车型B10上的全球量产首发。
该处理器以集成多核MCU、CAN/LIN接口、安全监控模块为主,实现对车身、网关及智能驾驶模块的综合调度,进一步推动整车架构的“软硬解耦”和“功能复用”。
针对长安深蓝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双方共同开发了BMS 3.0平台,具备实时状态估算、数据异常检测与OTA远程自诊断能力。
在新架构下,芯片平台和AI模型协同工作,形成更具前瞻性的电池使用安全与寿命管理系统。未来,双方还将基于NXP动力域控制器推进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
恩智浦通过与整车厂共建实验室和联合研发,不断完善“系统级能力输出+本地产品定制+服务集成”的技术交付体系。
通过芯片、平台和工具链的协同部署,构建快速响应的生态能力,支持整车企业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提高系统安全与集成度。
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成长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制度、节奏与生态的适配。
恩智浦以“中国事业部”作为统筹架构,将“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战略落地为研发体系、供应链能力与技术服务的三位一体协作模式。
边缘AI、平台化架构与智能电控系统的技术落地,为中国汽车产业从“智能化尝试”向“系统化能力”升级提供了底层支持。
在高度模块化、快速迭代的电动化时代,唯有构建能够响应多元需求的协同体系,才能持续释放平台能力的技术红利。
恩智浦在这场技术进化中,并非简单扮演零部件供应商角色,而是作为系统合作伙伴,深度嵌入整车开发流程,通过平台化能力支撑汽车智能化的长期演进。
随着汽车行业进入“软件定义+边缘智能”阶段,中国车企开始在技术前沿拉开与全球同行的节奏差。对于芯片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不仅要满足更高的算力需求,还要具备理解中国整车开发节奏、并深度融入本地生态的系统能力。
恩智浦的应对路径方向明确——在本地以长期主义方式推进研发、供应链与合作机制的联动。这种“深水区”式的本地化战略,正在成为国际半导体公司参与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可参考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