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夏天气候炎热,人们常常会出现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情况。因而,我们要格外注意身体情况,学会通过科学方式给身体营造一份清凉,确保平安度夏。
调饮食
夏天气温高,人体热量消耗要比平常大,饮食应力求清淡、可口,多食新鲜蔬菜、瘦肉、时令水果等。此外,将绿豆、菊花、金银花等煮汤或泡茶喝。另外,夏季出汗多,应常食些调味稍咸的菜肴,以补充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这时候,人们应该多食粗纤维食物。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可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如便秘、痔疮、肠癌、高脂血症等。豆渣、黄瓜、芹菜、小白菜、卷心菜、苦瓜等富含纤维,都是老年人夏季理想的食物;夏季食粥尤其是服一些药粥,可有效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及营养,还可预防疾病,如绿豆粥、扁豆粥、藿香粥、薏苡仁粥、金银花粥、丝瓜粥、荷叶粥等。
调起居
夏日,人们的生活要有一定的规律,做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晨起后,人应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步行、慢跑、游泳、慢节奏的健身舞,每周3至4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午饭后,人们应适当午睡。晚上,切不可贪凉而卧,睡于露天、走廊、窗前、屋檐下或地板上,更不可迎风而卧或久吹电风扇。因为阳气在外,毛孔开疏,外邪容易侵入人体,引起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关节酸痛、面部神经麻痹等症。
防暑避湿
夏季暑热湿盛,室温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当出汗多时,湿衣汗衫要勤洗勤换。为防中暑,应常备清热解暑药,如仁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还应常饮绿豆汤、酸梅汤、消暑茶等。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
防躁戒怒
酷暑火气旺盛,人们在精神、心理等方面应息其怒、静其心、安其神,使神经系统处于宁静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养成心平气和的良好习惯。切不可紧张焦虑、烦躁激动,而使心火内生,故在民间素有“心静自然凉”之说。
在夏季应特别注意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特别是防止暴怒等发生,以免因不良情绪变化,影响平时的正常生活,甚至诱发各种疾病发生。
□陆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