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要学的东西很多。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商业推广。
很多创业者喜欢标杆马云,经常用马云的创业故事激励自己。但是,马云的创业历史上,努力是很重要的,但是没有蔡崇信,马云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永远没有机会成为国内的巨头。
马云和蔡崇信
但是,当时一贫如洗的马云,现在已经不是华为的任了。他被认为是毫无人缘的“骗子”。他的黄页计划遭到“骗子项目”.的诋毁
黄页,其实就是全国各地企业联系方式合集,按照企业性质和产品类型分门别类,列出一行行的电话号码.但是在老板到处跑的时代,马云是不能被任何人信任的,虚拟产品都被当成了假货。
根据商业心理学,在没有任何先验认知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对这三个维度产生信任。
(1)权威性。一个知名的品牌或者人物很容易成交。
潮流。大众选择什么可以降低反感程度。
熟悉度。人如果一年到头接触到一个东西,必然会对它产生信任。
研究发现,在这三种情况下,商业
019452867843">成交率是正常其他场景下的两倍。那时的互联网项目,创业者马云没知名度,互联网使用并不流行,对很多人来说很陌生。因此,马云被众多投资人拒之门外,也就理所当然了。
上世纪90年代
然而两年后,也就是1997年,马云做的中国黄页,营业额居然做到了700万,成为中国第一家盈利的互联网企业。此后把黄页公司卖了,二次创业做起了阿里巴巴,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奇怪,既然马云被很多人当成骗子,为什么他做的黄页项目营业额,能飙到700万呢?
特斯拉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想买你的产品,就千万不要向他推销。发现消费需求远比创造消费需求,成本低很多。
不想买汽车的人,花多少力气跟对方讲汽车的好处,排量,节能,经济实惠,对方都很难听进去。反而是对汽车有需求的人,会认真听你讲各方面的介绍,通过选择对比,最后成交。
所以,马云当年即便被人当成骗子,那也只是说明,这些人对他的产品不感兴趣。马云做的,只是为他的产品,找到合适的客户。在那个信息媒体不发达的时代,为了找到感兴趣客户,马云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敲门,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人当做骗子赶出门去。
每个孤独的夜晚,心生绝望的马云望着窗外的灯火阑珊,他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你们都会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每一次尝试,都让他距离对自己产品感兴趣的客户,近了一步。
这种客户,从营销学来说,也就是产品精准人群。
这样的努力,让马云赚到了第一桶金,积攒了互联网创业的宝贵经验。多年后功成名就的马云,回想起当年辛酸的创业史,不无感慨地说,如果一开始没有把黄页做下去,就没有后来的阿里巴巴。现在的创业老板,很少会像以前那样,挨家企业上门推销了。这其实不是当代人缺乏创业精神,而是定位客户的方式,跟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据相关权威报告,当代市场营销中,客户信息获取方式,比过往大大不同,首先是银行消费信息,奢饰品名牌,会获取那些信用卡消费较大客户的电话,这样就把客户的范围,缩小了很多,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电销和运营,成交率就大大提升。
其次是手机APP。我有个朋友曾在国外大厂做APP开发。他跟我说,App只有在第一次打开时,才会询问APP读取信息权限。一旦用户同意后,以后在任何时候访问用户手机信息时,都不会征求用户同意。用户使用手机的购买记录,浏览记录,都会传送到App提供商后台,当作产品推送依据。
著名互联网营销专家安玉良,曾经质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你手机中的很多App是免费下载的,难道开发一个手机软件,没有成本的吗?并非如此,通过读取你手机中的个人信息,然后卖给商家。当然广告也是一个重要收入。
但这是几年前的情况,现在随着用户信息隐私保护意识增强,安卓也新增功能保护用户隐私。安卓开发商谷歌,在2018年宣布,谷歌Play中新增开发者条款,第三方程序不得随意调用电话和短信权限。
用户隐私安全系数的提升,对用户是个好事,他们少了很多骚扰电话。但对产品提供商却一记重锤,他们需要获取用户信息的新渠道。
这种情况下,抖音出现了。相对于App读取用户信息的暗箱操作,抖音却是让用户“主动交出”个人信息的。
据抖音资深运营透露,用户在抖音上观看视频时,如果常常观看一些理财类视频,那么你的浏览记录,会被抖音记录在后台,又比如你还看抖音美女,看新闻,看孩子教育,那么抖音通过你的经常观看的记录,得出判断,你可能是一个对金融感兴趣,有孩子的中青年男性。
对于金融公司来讲,你可能就是一个潜在的理财客户,有时我们会莫名接到推荐理财产品的电话,说明你很可能掉入数据“陷阱”了。
很多人的浏览记录,喜欢看什么视频,抖音把这些数据汇总起来,就叫抖音大数据。根据你的行为轨迹,归纳出你的年龄、职业、习惯、爱好等,用市场营销的一套话术,这叫用户画像。
通过用户画像,寻找产品的最适用人群,这叫用户定位。
定位完成后,抓取用户信息,进行相应的营销,最后变现,完成整个产品周期的闭环。
这种转化渠道,叫做新媒体渠道。
如果1995年马云知道新媒体营销,他或许就不会面对着别人冷眼与反感,感叹推广一个新产品多难了。
这就是新媒体营销对比传统营销的优势所在,大数据之下,用户定位更精准,不用挨家企业地寻找客户,通过大数据形成的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
但这种营销,有些被动,通过主动寻找客户的方式,效率较低。假如公司有5个销售,每天打300个电话,一天1500个电话,一个月45000个电话。
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回报率有时非常低。因为对产品的需求,并不是每天都有。有些创业老板说,别人给自己推企业产品时,当时感觉不太需要,等开项目时,才知道这种产品的重要性,而产品提供者却很难及时了解到用户需求,常常被竞争对手抢走了大量客户。
除此之外,当代人对广告的反感系数,比过去大比例提升。某大型数据机构曾在固定范围做过广告体验调查,发现10个当中,有4个人对广告反感,面对弹出广告时,基本不看内容,下意识地点关闭;有2人表示会看一眼,但并不会点击;还有2人会点开广告看看是什么内容,但只是粗略看一眼;只有1人表示会仔细查看广告内容,看看是否符合自己需求,最后1人表示很少使用广告多的手机App。
以上表明,现代人越来越反感硬性广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广告体验很差,强制打断用户正在进行的行为,而且反复多次出现。
针对这种情况,有些人弄出了新玩法,不是说广告干扰性强么?那么有没有干扰性不强的广告呢?
此前,互联网的网页广告,基本是弹窗式的,一度引发用户反感。于是有些人发现,把广告伪装成内容,不弹窗,也不干扰用户,这样的效果如何呢?
这种情况下,信息流广告诞生了。除了在角落标记小小“广告”字眼,从其他任何角度,都无法分辨出这是一则广告。
中国云数据2020年互联网营销一则数据表明,面对信息流广告,有56%的人知道是广告,但会不小心点开,只有25%的人才会注意角落浅灰色的广告标记,并且选择是否打开,10%的人觉得这些广告很有趣,剩下9%根本没发现这是广告,把它当成内容资讯。
正是由于这种广告的隐蔽性,让它不容易被发现,大大增加了用户点击率,从而更大范围内发掘潜在客户。小蝉传媒负责人表示,信息量广告通过投放腾讯、快手、头条等流量媒体,通过自媒体矩阵覆盖,整合全面的营销体系,从而实现全网获客,这种全网推广的方式,比传统推广,成本要低上很多。
目前来看,信息流广告尚且处于行业蓝海阶段,信息流推广,作为低成本推广方式,非常适合低成本创业者来推广他们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