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多基金经理共管”的风吹到了医药基金。
7月4日晚间,中欧医疗健康发布公告称,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与葛兰共同管理旗下中欧医疗健康混合。而原有的中欧医疗创新等产品则继续由葛兰单独管理。
中欧医疗健康增聘基金经理
据了解,此次中欧医疗健康增配的基金经理赵磊是中欧基金医疗投研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拥有超过8年的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验。根据简历,赵磊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历任中泰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研究员、联席首席分析师。赵磊于2021年5月加入中欧基金,担任权益研究部医药组研究员,2023年初开始担任医药研究组组长。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葛兰在管的三只基金产品规模合计为404.47亿元。其中,中欧医疗健康属于医药主题基金。今年上半年,中欧医疗健康单位净值增长率为8.30%,同期中证医药指数收益率为2.27%,组合相对指数实现超额收益6.03%;近一年来,中欧医疗健康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6.01%,同期中证医药指数收益率为10.32%,组合相对指数实现超额收益5.69%。
葛兰管理的另一只医药主题基金中欧医疗创新同时覆盖A股和港股,近半年业绩增长32.25%,相比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率为26.8%,同类排名前4%(按投资二级类型分类,下同);近一年业绩增长51.63%,相比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率为37.17%,同类排名前4%。
目前,中欧基金除了拥有深度选股的主动管理基金中欧医疗健康、中欧医疗创新,旗下还有被动指数产品中欧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中欧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涵盖A股和港股。其中,中欧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半年来涨幅为50.94%,同类排名前1%。
多基金经理共管已成行业趋势
从个体到团队化管理,已经成为公募行业的重要转型方向。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计1927只产品出现基金经理新任职变动。除去产品成立、基金经理换人等情况,其中666只产品为“共管式增聘”。这些产品来自于122家基金公司,其中不乏刘格菘、李晓星、赵蓓、冯波等百亿基金经理的产品。
沪上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共管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各个基金经理的优势,通过多资产多策略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其次,通过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及观点碰撞,组合能够更好地发挥股债的协同性,有利于投资之中查漏补缺、相互配合。
“多基金经理合作模式的行业经验表明,它不依赖于单一赛道和风格主题的表现,令基金业绩稳健、可持续;不局限于单一策略,不受规模增长带来的策略容量收窄的制约;也不取决于某一个人,能有力提升决策有效性,约束投资纪律,强化策略落地执行。此外,多基金经理合作的模式还有助于有效过滤尾部风险,提升产品表现在极端市场情况下的稳定性。”深圳一位基金经理谈道。
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强调要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出台,提出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作为一家聚焦主动投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欧基金一直致力于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巩固投研实力。据记者了解,目前中欧基金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平均金融从业年限为14年,平均投资年限为7年,团队已形成以资深老将为引领、中生代和新生代不断涌现的完整人才梯队。研究支持方面,该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支稳定的专家型研究团队,通过行业细分、深度研究为投资赋能,旗下五大研究组对39个细分领域实现精准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