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ETF万亿指数)
短短 15 分钟,市场情绪就像坐了趟过山车:
前一刻还在喊 “牛市来了,牛回速归”,满屏都是看涨的兴奋;
15分钟后画风突变,“感谢陪伴,牛市下次再见” 的调侃刷屏,落差感拉满。
01
稳定币热潮席卷全球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大盘今天略有回调,市场里仍有不少亮点。稳定币板块延续强势表现,和游戏、银行板块携手成为领涨主力,给震荡的盘面添了几分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因获批虚拟资产交易资质而 “一战成名” 的国泰君安国际——当时该股单日暴涨 198% 惊艳市场,今天依旧保持活跃态势,收盘上涨 10.62%。
若拉长时间线看,该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达281.3%,热度始终居高不下,显然还没走出投资者的视野。
稳定币的热度还在持续升温。美股 Circle 上市仅一个月,股价便狂飙超 509%,港股多点数智与A股相关概念股也应声大涨,为这一赛道再添强劲动能。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渣打、京东、蚂蚁等行业巨头迅速布局。一场由稳定币掀起的金融创新风暴,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全球。
而投资者掘金这一领域的核心工具金融科技 ETF(159851),规模已悄然突破 60 亿元,成为不容忽视的焦点。
02
稳定币:重塑全球支付格局
究竟什么是稳定币呢?单从名字就能看出它的特性。作为一种价值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它的诞生正是为了破解比特币等主流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的难题。
其核心机制是与法币、黄金或美债等资产挂钩,从而在加密市场中扮演 “稳定性锚点” 的角色。
稳定币的三大核心特点尤为突出:
1)价值稳定性:例如 USDT 以 1:1 比例锚定美元,有效规避了加密货币的大幅波动;
2)合规性趋势:头部稳定币需执行月度审计,并实现 100% 资产托管,合规框架逐步清晰;
3)高效低价优势:跨境转账成本低至 0.01 美元,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数倍,支付效率大幅跃升。
具体来看,稳定币的变革力体现在:
1)跨境支付成本锐减 90%。传统电汇不仅需要1-2天时间,费用高达数十美元;而稳定币链上转账仅需0.01美元,1-2小时即可到账,效率与成本优势显著。
2)监管合规化加速推进。美国《GENIUS 法案》、香港《稳定币条例》等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100%储备托管、月度审计等核心规则,为行业发展扫清了关键障碍。
市场规模方面,有机构预测,到 2030 年全球稳定币市值将突破万亿美元,而香港 30%的零售终端有望在2026年前接入稳定币支付。这一赛道已从过去的 “灰色地带”,升级为大国金融战略的必争之地。
数据来源:DeepSeek、Defillama03
金融科技 ETF:深度绑定稳定币浪潮的 “利器”
若想把握稳定币带来的红利,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930986)堪称当前浓度最高的布局载体,其挂钩的金融科技ETF(159851)更是凭借超 60 亿元的规模与近半年日均 5.59 亿元的成交额,成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佳的投资工具。
1、成分股直击稳定币核心产业链
该ETF将超20%的权重聚焦于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领域,精准覆盖产业链关键环节:
比如支付清算的拉卡拉(权重 2.73%),积极探索香港稳定币跨境结算业务;
金融 IT四方精创(权重 3.17%)担任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技术服务商,深度参与底层技术搭建;
硬件安全恒宝股份(权重 1.67%)提供数字钱包芯片,筑牢安全防线。
此外,东方财富(权重9.43%)、同花顺(8.68%)等头部成分股还具备 AI 赋能金融的场景落地能力,形成多元布局。
行业分布上,金融科技指数前三大行业主要分布在软件开发、IT服务、计算机设备上,分别占比47.63%、24.97%、10.79%,契合了上述稳定币概念的范围。
金融科技指数行业分布(申万二级)
2、“金融 + 科技” 双贝塔驱动高弹性
指数呈现鲜明的小盘成长风格,弹性特征显著:
1)市值分布极化:57只成分股平均市值227亿元,中位数仅98亿元,半数个股市值不足百亿,成长空间充足;
2)爆发力强劲:指数近1年年化波动率达53.78%,显著高于沪深300等宽基指数。在2024年 “924” 行情中,该ETF一个多月内暴涨117%,十大重仓股中6只实现翻倍,印证了其高弹性特质。
从指数成分股近一年的表现来看,57只成分股近一年的回报均为正,28只成分股涨幅超100%、6只成分股涨超200%,3只涨超400%。
3、长期成长性获双重逻辑支撑
1)短期看市场敏感度:成分股中互联网券商、交易系统服务商占比近24%,与二级市场行情高度联动,在牛市初期具备突出的冲锋属性;
2)长期看AI赋能空间:头部公司的金融大模型在专业测试中表现优于通用AI,降本增效潜力明确,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从历史表现来看,该指数2023-2024年连续跑赢沪深300,过去3年累计收益达64.91%(同期沪深300为-10.85%),成长动能可见一斑。
估值方面,当前指数市盈率TTM(剔除负值) 约55倍,处于历史以来87.01% 百分位,若未来成分股业绩大幅增长,高估值应该也不算特别大的问题;同时,指数的波动率较高,适合采用哑铃策略对冲或定投方式平滑成本。
25年预计业绩高增的金融科技公司
数据来源:Go-Goal04
小结
稳定币正从单纯的支付工具,逐步升级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而金融科技ETF(159851)凭借超20%的产业链浓度与 “双高弹性” 基因,成为少数能直接参与这场变革的标准化产品。
对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零散的概念炒作,不如借道指数进行系统性布局,在调整中逢低配置,或将其纳入科技+金融的长期组合,或许才是驾驭行业浪潮的理性选择。
当下,香港已有40家机构获得虚拟资产交易牌照,Circle 的美债托管规模突破 400 亿美元。当传统金融与Web3的边界逐渐消融,谁能抢占技术与合规的 “咽喉要道”,谁就有望定义下一个十年的金融格局。
注:本文数据来源:Go-Goal,ETF查一查、市场公开资料、仅做研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