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郑丽芬 通讯员 吴丽芬 周振华) 7月2日,在衢江港区码头,“皖明光货 1296”号货船载着6台大型变压器鸣笛离港。这是衢州首次通过港口运输大件高端设备,标志着我市大件设备公水联运模式正式开启,衢州制造由此实现“家门口”便捷出海。
此次运输的设备为申达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配套数字电弧炉用15MVA干式整流变压器,单台长6.5米、宽2.95米、高4.85米,重达46.5吨,属不可拆解的超限物品。若采用传统公路运输,不仅成本偏高,还受沿途桥梁、隧道净空限制,存在安全风险。
面对企业需求,市交通运输部门主动介入多方协调。一方面联动省级相关部门、高速管理中心、港区等单位,优化大件运输批量办理流程,压缩市域内审批时间;另一方面指导运输企业分析路线、船舶适配性及装卸流程,制定专项方案,最终实现从“厂门”到“舱门”的无缝衔接。
“水路运输不仅解决了超限难题,成本还降低20%,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申达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设备将顺衢江而下至沿海港口,换乘远洋巨轮,最终抵达瑞典。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衢州航道条件的持续改善。随着“航运浙江”战略推进,衢州已与长江沿线、京杭运河等20余家港口建立通联,形成32条适水航线,服务覆盖7省32市,为企业转向“公水联运”创造了基础。
据介绍,下一步,衢州将继续深化大件运输便利化措施,依托综合保税区和水运口岸功能,完善港口装卸、通关、仓储等配套服务,进一步推广公水联运模式,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