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ETF炼金师)
7月2日,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首批10只科创债ETF正式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在“科技板”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一新产品的发布,旨在为投资者在科技创新领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工具,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
此次获批的科创债ETF涵盖了多家知名公募基金,包括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鹏华基金、博时基金和招商基金等六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基金公司,以及南方基金、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和嘉实基金等四家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科创债ETF的推出,或将成为下半年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力点,激励多家公募公司积极参与。
目前,我国市场上已有29只债券ETF,主要来自16家基金公司。其中,仅有海富通基金和博时基金的债券ETF数量超过3只,分别达到6只和4只。随着科创债ETF的推出,多个顶尖公募将实现其第二只债券ETF的上市,景顺长城基金更是将迎来其首只债券ETF产品。各大机构纷纷准备将科创债ETF作为下半年市场的重点推广产品,某公募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计划通过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争取年底前将该产品的规模提升至100亿元以上。
科创债ETF的获批,进一步扩展了国内债券ETF的产品种类。目前,国内债券ETF已构建起覆盖国债、可转债、公司债、地方债等多维度的债券指数体系。科创债ETF的推出,有望满足市场上日益增长的对科技主题债券的投资需求。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债券ETF在资金流入方面表现突出,非货币ETF净流入达到2986亿元,其中债券ETF的净流入金额为1789亿元,显示出市场对这一投资工具的认可与青睐。
截至2023年上半年,债券ETF管理规模居前的基金公司包括海富通基金、博时基金和富国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为515.05亿元、508.01亿元和395.2亿元。鹏华基金指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低费用、强穿透性、灵活交易的债券ETF产品逐渐成为投资者的首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接受这一金融工具。
富国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的张洋表示,科创债ETF所基于的指数涵盖的成分券资质高、信用风险相对较低且流动性较好,同时ETF产品自身提供了T+0的交易便利,低成本特点使其成为投资者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高效配置工具,满足了投资者“稳健参与科技成长”的需求。鹏华基金认为,国内债券ETF的策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持续参与,市场将持续扩容。
从10只获批的科创债ETF产品来看,6只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3只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1只则跟踪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以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为例,该指数由中证指数公司在2023年8月发布,筛选了所有在上交所上市的科技创新公司债,要求债券为公募发行、主体评级AAA、隐含评级AA+及以上,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上交所相关债券的整体表现。
科创债作为债券市场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得到了政策的持续支持。自5月以来,多项科技创新相关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债市“科技板”的配套安排逐步落实,旨在拓宽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新型生产力的发展。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论坛上表示,要进一步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的优势,推动科创债的发行和交易机制的优化。
此次首批科创债ETF的推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博时基金的张磊指出,科创债因为政策的强力支持、收益优势明显及流动性改善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招商基金表示,将继续以创新的方式服务国家战略,支持新型生产力企业,努力完善债券ETF生态,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工具。
展望未来,张磊认为,当前利率的中长期趋势可能仍处于下行通道,科创债的投资机会在于,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与结构优化,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预计未来利率水平将保持在低位运行,债券市场可能持续牛市。与此同时,科创债作为国家战略支持的产品,投资价值将持续凸显。张洋也补充道,随着科创债的持续发行和指数空间的扩大,市场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此次科创债ETF的迅速获批与发行,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在资本市场的重要体现,旨在通过更高效的金融工具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科创债ETF的推出,不仅为科技企业开辟了直接融资的新渠道,也将显著提升“债市科技板”的流动性,优化定价效率,推动“债股联动”机制的发展。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