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2点,岷县岷阳镇西云村一社的黎耍力合推开窗,楼下小巷道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几位游客正围着巷道风景拍照留念。看着这充满烟火气的场景,他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半年前。
那时的马道巷可不是这副模样。狭窄的巷道里,私搭乱建的储物棚挤占着通行空间,破损的路面每逢雨天就积水成洼,雨天时,路中间污水“飞流直下”,臭气熏天,行走时无处放脚,还时常传来因停电动车纠纷引发的争吵。作为在这里生活了几辈子的老住户,黎耍力合在村内的微信群里吐槽:“这马道巷再没人管了,比乡下的泥土路还难走!”没想到,这条消息引发了众多居民的共鸣,群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中的不便。
村党支部书记马汝华看到消息后,立即在群里回应:“明天上午9点,在村上会议室里,咱们一起商量怎么解决!”第二天,三十多名村民代表带着“问题清单”准时到场。退休教师龚大爷提出:“能不能清理巷道垃圾,新修下水道?”上班族小马建议:“对巷道住户的院落围墙进行粉刷美化。”市人大代表马建东则希望建设排污通道,路面铺设盖板……这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的讨论,被村文书认真记录,整理成涵盖环境整治、排水渠设施完善等30多条具体需求的意见建议。
为了让马巷道改造提升工作更科学合理,村上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再次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线上,通过村社微信群发布改造工作流程,收集到40余条建议;线下,在村委会门口设置意见征集箱,组织村社干部入户走访,确保巷道内每一位村民都能参与其中。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最终的改造提升方案凝聚了群众的智慧,获得了99%以上居民的支持。
改造提升过程中,村上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施工方组成的监督小组。村级监委会主任老连是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主动承担起质量总监督员的职责。他每天都会到施工现场查看,小到地砖铺设的平整度,大到下水管道的材质,都要严格把关。有一次,他发现部分路灯的安装位置存在安全隐患,立即组织监督小组成员与施工方协商,最终调整了安装方案。
如今,马巷道旧貌换新颜。路面硬化后,巷道变宽了,还增设了排水沟,上面铺设了盖板;更让大家欣喜的是,来马巷道旅游打卡的人数越来越多,都夸赞西云村的巷道改造提升得非常完美,村上组织巷道内住户共同制定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各项事项都由村民自主协商决定,为建设和美乡村献计献策。
“以前是有问题找村上,现在是有想法就参与。”黎耍力合感慨地说,“从提问题、想办法到监督施工,每一步都有我们群众的份儿,这样改造出来的巷子,住着能不舒心吗?”这场由群众“点单”、共同“解题”的民主实践,不仅让马道巷实现了华丽蜕变,更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出幸福之花。
改造提升前
改造提升中
改造提升后责任编辑:李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