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链接土地、科技与未来
创始人
2025-07-04 16:01:14
0

  六月底,中国农业大学筹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集——校园里摆满了国产树上熟榴莲、玉露香梨汁、妮娜皇后葡萄、富硒黑小麦粉、低升糖指数鲜食玉米、羊驼绒等农产品摊位,穿着文化衫的学生们向来往的行人讲解,也通过直播镜头向全网观众展示他们的50余种农产品。

  这场大集是中国农业大学为科技小院筹办的“毕业典礼”。来自北京、河北、云南、海南、山西、内蒙古、湖南、广西、甘肃等全国各地21个科技小院的学生,从乡村回到母校,在大集上展示他们的“毕业作品”,而学校则用他们亲手培育的农产品为他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毕业晚宴。

  这场以“田间到舌尖”为纽带的毕业典礼背后,折射出拼多多深耕农业的深层逻辑:用平台优势破解农业问题,用商业力量解码乡村振兴,用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农业发展。在华北平原的麦浪与大理古生村的油菜田间,一场关乎粮食安全、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乡村实验正在悄然书写新篇章。

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在毕业市集进行展示。王心悦 摄

  将农业论文写在大地上

  “值此毕业季,我们希望能够用这样一种温情的方式,鼓励同学们继续前行。同时,拼多多也在站内搭建了科技小院专区,为大家创办线上毕业展,让消费者能看见同学们三年耕耘的毕业成果。”拼多多相关负责人王鲁阳称。

  拼多多为什么选择科技小院作为助农的重要载体?答案藏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

  进村、入户、到田,一直被称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能否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效。

  然而,打通“最后一公里”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而症结则在于一个深嵌于观念与实践中的断层:一些实验室里诞生的先进技术悬浮于乡土现实之上,难以下沉到田间地头的神经末梢。

  在业内看来,技术研发、产业需求、市场反馈如同几条平行线——一些科研技术如何适应千差万别的小农生产环境、成本是否可承受、操作是否简便缺乏深度打磨;扎根一线的传统农技推广体系难以精准匹配碎片化的小农户需求,难以解决技术应用所需的资金、市场等配套问题;一些农户受限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从科研到应用的链条上,市场信息反馈回科研端的路径有待通畅。

  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得一些本可惠农的科技成果,可能会卡在了从“纸上成果”到“地上丰收”的“最后一公里”上。打通这“一公里”,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的先进性,更是对乡土逻辑的深刻体察与系统性破局。

  而科技小院做的正是通过“研究生驻村+企业赋能”的双轮驱动,用“科研—产业—市场”的良性循环打破僵局。

  其中,“研究生驻村”要做的是让农业技术扎根乡村真实的需求中,并为农业技术推广招揽源源不断的人才。“科技小院的独特价值在于巧妙地将解民生之困、治学问之深、育英才之广深度融合,并且通过相互驱动与良性循环,实现协同共进与迭代升级。”2025全国科技小院大会上,与会嘉宾表示。

  而“企业赋能”要做的则是以平台优势为农业提供外部支持。“如果说科技小院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那拼多多则要助力破开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助力推动农特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

  与发展趋势同频共振

海南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正在介绍国产树上熟榴莲。王心悦 摄

  在毕业典礼的晚宴上,各科技小院的成果纷纷端上了餐桌。其中,晚宴菜单中使用的法棍面包,就是河北曲周刘庄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带来的“毕业作品”——用中国小麦品种生产的强筋面粉。

  2024年,曲周科技小院集群参与攻关“绿色吨半粮”目标,实现了增产、减排、节能的综合管理,粮食周年亩产达到1.52吨,较全县平均增产42%。该项行动的关键举措之一“绿色智能肥料”便是在拼多多支持下研发的。2023年,拼多多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研究基金,其中200万元用于支持“绿色吨半粮”专用肥料的研发。

  目前,刘庄科技小院博士研究生付山正在进行创新创业,希望延长国产优质麦的产业价值链。“现在我们国家自己产的面粉,能做出口感和弹性非常好的面包,一点不输进口的小麦粉。希望我们的面包早日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反哺前端小麦的种植。”付山说道。

  小小的面包背后,是打破优质麦进口垄断的长期探索,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事实上,拼多多的助农动作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2009年,拼多多推动首个科技小院在河北曲周建立,旨在为小农户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服务。16年间,科技小院的整体规模发展到1800多个,覆盖全国乡村。一方面,拼多多从2021年起连续支持主办了3届全国科技小院大赛,为全国科技小院学生提供了切磋兴农本领、共享乡村产学研成果、展现激扬青春风采的舞台,与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的“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高度契合。

  另一方面,在捕捉“新质生产力”趋势之后,拼多多加速布局数字农业。今年4月,由拼多多支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目前,该科技小院已落地1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支持了7个农业高质量科研课题、协助20多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触网”。

  “与国家战略同频之下,拼多多精准把握了消费者对‘产地故事+健康食材’的需求升级,助力销售小院农产品,在助农增收的同时,丰富了平台‘高端高值农货’品类,形成了双向增益。”业内人士认为。

  践行社会责任

  与商业价值的统一

  对于这次毕业典礼,王鲁阳坦言:“如果说小院学子们是默默耕耘在中国乡村最深处的‘星星之火’,我们则想成为吹旺这星火的东风,拼多多接下来将继续赋能农业生产、销售、运营的全产业链,继续携手小院师生,让中国乡村变得更好。”

  在业内看来,拼多多确实正在努力践行这个愿景,并尝试完成关键角色的跃迁——从初期的“参与者”,蜕变为深度整合与赋能的“生态构建者”。

  在科研端,拼多多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催化剂和连接器,让农业科研与市场需求对接,让青年人才与乡村产业结合。近年来,拼多多长期投入“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球农创客大赛”“科技小院”等项目。其中,连续举办五年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一直围绕设施农业展开攻坚克难,为科研人才提供共享乡村产学研成果、传递乡村振兴经验的舞台。

  在产业端,拼多多不再是被动的承接者,而是探路者。拼多多依托“千亿扶持”计划,启动“多多好特产”专项,继续加码水果、海鲜、水产、蔬菜、特色深加工产品等品类的扶持力度,已先后深入江苏连云港、浙江温州、福建霞浦、四川成都、山西运城、甘肃环县、广东茂名等上百个农特产区,推动农牧产业增产、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拼多多致力于搭建“农货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充分关注全国各地农产品的供给和销售情况,打破了电商传统的“人找货”模式,使农产品能够精准对接到合适的消费者,提高销售效率。

  在业内看来,从“参与者”到“生态构建者”的转身,标志着拼多多对乡村振兴的理解进入了更深层次——拼多多不再满足于“输血式”的帮扶,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具有自我造血、自我进化能力的生态系统,推动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在广袤乡村深度交融、持续涌动,带动农户、农业、消费者、电商平台的多赢。

  诚然,乡村振兴不能只依靠一家企业。“拼多多所探索的道路、积累的经验、构建的生态雏形,如同一块‘试验田’,其价值更在于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意义。”业内人士认为,“当更多有远见、有担当的企业力量参与进来,我们迎来的将不仅是农产品的丰饶、农民收入的增长,更是一个产业兴旺、人才汇聚、充满内生动力与现代气息的乡村新图景。”文/李濛

来自海南三亚大茅村科技小院的“毕业作品”——莲雾、百香果等热带特色农作物。 王心悦 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足今日兵发韩国征战东亚杯,代... 转自:上观新闻7月5日,由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执教的中国男足将飞赴韩国,备战7日揭幕的东亚杯。先后交锋...
扬州启用“双中心”开启企业破产... 本报讯 (记者 李鑫津) 7月4日,扬州市企业重整服务中心与全周期破产保护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启用。作为...
嫩江 特色养殖焕发乡村经济新活... 转自:黑龙江日报 □刘柏慧 付鹏媛 本报记者 宋晨曦 7月的嫩江平原,水光潋滟。在嫩江...
邸报里的康乾之治及其欧洲镜像 转自:光明日报  邸报作为中国古代官方新闻传播的主渠道,无疑是后世考察彼时国家治理及其政治运行的重要...
分布式光伏集中建,屋顶“蓝海”... □ 本报记者 陈月飞 通讯员 沈昀 空中俯瞰南京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从两栋办公楼到大数据中心,从...
首图超250场活动“踏浪书海”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首都图书馆暑期将推出以“踏浪书海 阅夏乘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以“讲、...
合资2.0 时代:跨国企业在华... 转自:中国经营网中经记者 陈茂利 张硕 上海报道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变局下,一场由跨国车企主导的“中国...
蔬菜也怕热,防暑有妙招 □ 本报记者 卢佳乐 通讯员 李文成 “最近天太热,我们凌晨四五点就上工了。”7月4日一大早,...
金元顺安医疗健康混合A类净值上... 金元顺安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金元顺安医疗健康混合A类,代码007861)公布7月4日最...
华宝中证银行ETF净值下跌49... 华宝中证银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华宝中证银行ETF,代码512800)公布7月4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