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电力国际汇epintl)
威尔玛·阿巴内尔(WilmaAbanel)对她长期赖以为生的水域中鱼类数量减少深感忧虑。菲律宾吕宋岛沿海的佛得岛水道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阿巴内尔将水道生态恶化归因于日益增多的液化天然气设施,她指出这些设施正在破坏海洋保护区。
阿巴内尔表示:“过去在这些工厂建成前,我们渔获丰富,既无需为日常开支发愁,子女上学也毫无压力。”
她补充道:“但这些设施(LNG)的不断增加带来了严峻的问题,它们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计和收入,更重要的是破坏了环境,也危及到了我们的健康。”
液化天然气(LNG)是将天然气冷却液化后形成的液态燃料,其液态特性使其更易于安全地进行长距离储存和运输。液化天然气运抵进口接收站后,经过重新气化处理,再通过管道输送至居民用户或发电厂,最终通过燃烧发电。
1月初,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签署了《菲律宾天然气产业发展法案》,旨在推动该国天然气开发,将其定位为发电厂“安全、高效且经济”的燃料,并确立其作为能源安全“不可或缺的支柱”地位。
该法案旨在推动天然气成为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过渡”燃料。通过此项立法,菲律宾不仅将自身定位为重要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同时优先开发本土天然气资源以降低对外依存度。
该法案起草人、参议员皮娅·卡耶塔诺解释称,确保更稳定的本土天然气供应,将降低该国因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导致能源价格波动而面临的脆弱性。
她指出,过去数十年来,菲律宾的天然气勘探活动显著减少。据其介绍,菲律宾在20世纪70年代钻探了150多口油气井,但自2019年以来再无新钻井活动。菲律宾石油公司PXPEnergy在礼乐滩(西菲律宾海资源富集区)的勘探作业,因中菲的海上主权争议已停滞多年。
自2001年以来,位于巴拉望省西部海域的马拉帕亚气田持续为发电厂供应燃料,其发电量约占菲律宾全国总发电量的五分之一。该气田预计将于2027年枯竭,这将迫使菲律宾寻求替代能源。
卡耶塔诺在声明中表示:“马拉帕亚本应是菲律宾众多产气田中的第一个,但结果却是唯一的投产气田。我们需要更多马拉帕亚这样的气田,而现在几乎要一个都不剩了。”
然而,能源分析师与环保人士指出,过度依赖天然气仍将迫使该国继续依赖化石燃料,从而进一步延缓向清洁能源的转型进程。
菲律宾智库“能源、生态与发展中心”能源项目专员克里斯纳·阿里奥拉表示:“该法案无疑表明,当前政策轨道已偏离了总统此前在国情咨文中对可再生能源的承诺。这就像一座‘无处可去的桥梁’。”
马科斯总统在之前的讲话中表示,政府正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助力菲律宾实现既定目标:到2030年将清洁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提升至35%,到2040年进一步提高至50%。
天然气乃问题所在,并非解决之道
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能源金融分析师萨姆·雷诺兹指出,天然气在菲律宾能源结构中的角色“正在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即我们需要用进口液化天然气快速替代国产天然气”。
尽管天然气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远少于煤炭或石油,但批评人士指出,它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此外,在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天然气还可能释放甲烷——这种温室气体在20年时间范围内的增温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0倍以上。
依赖液化天然气还可能使各国陷入长期化石燃料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如进口接收站和燃气发电厂等。科学家强调,为将温升控制在1.5℃以内,全球需要快速淘汰包括液化天然气在内的所有化石燃料,并全面转向可再生能源。
阿巴内尔捕鱼作业所在的佛得岛水道,不仅坐落着菲律宾六座运营中的天然气工厂中的五座和两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还有十余个拟建项目。该水道位于珊瑚大三角区域——这个横跨东南亚和美拉尼西亚六国的海域,孕育着全球76%的已知珊瑚物种及2000多种珊瑚礁鱼类。
珊瑚大三角区域现有19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美国非营利组织“地球洞察”与“天空真相”联合发布的报告警示,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扩建将加剧水污染、航运交通激增以及原油泄漏等风险,这些都将对海洋生态系统及当地居民生计构成威胁。
报告显示,珊瑚大三角区域目前有100多个海上油气区块正在开采,另有450多个区块正在进行勘探以备未来开发。如果现有区块全部投产,这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约16%的面积将直接受到油气开发的影响。
报告指出:“菲律宾在珊瑚大三角区域过往船只造成的油污事件数量位居第二。鉴于目前大量油气区块尚处于勘探阶段,仍有机会调整开发方向,保护众多敏感栖息地。”
根据新法案规定,菲律宾环境与自然资源部(DENR)须制定天然气行业甲烷排放及其他污染物的国家标准,这些污染物目前尚未受到现行法律监管。
菲律宾环境与自然资源部还须负责确定并监督天然气设施在选址、建设、运营、维护、扩建、修复、退役及废弃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是否符合环保标准。
化石燃料转型之路
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当日,便解除了对新液化天然气项目出口许可审批的冻结令。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分析师雷诺兹表示,此举对菲律宾影响有限,但会“进一步加剧液化天然气市场的波动性”。
他补充道:“我认为这一点值得菲律宾慎重考量。该国大部分液化天然气进口自美国,但特朗普的政策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加剧该燃料本已面临的挑战?”
据《日经亚洲》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而美国则是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但自特朗普今年2月宣布对华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已停止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
雷诺兹表示,美国许多液化天然气长期合约将在未来几年陆续生效,但由于关税政策影响,这些供应很可能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因此雷诺兹认为,中国将转售其合约采购的美国液化天然气,且转售量将不断增加。“我认为这可能推动中国贸易商更大规模地向东南亚市场转移。”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生产商)已开始向菲律宾能源企业FirstGen公司供应液化天然气。
环保人士与清洁能源倡导者指出,在全球变暖加剧、菲律宾持续遭受重大气候灾害的背景下,天然气不应在该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强调,作为全球气候脆弱性最高的国家之一,菲律宾必须将可再生能源发展置于优先地位。
菲律宾绿色和平组织活动人士杰斐逊·蔡(JeffersonChua)表示,该法案通过的时机“几乎可以被解读为对众多遭受并仍在承受近期气候灾难影响民众的一种侮辱”。他所指的是2024年10月下旬至11月期间菲律宾连续遭遇的六场热带气旋灾害。
他补充道:“总统必须运用其重要影响力推翻这一决定,并改善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与基础设施环境。本届政府应制定净零排放目标,确保逐步淘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同时推动能源系统转型,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菲律宾能源与生态发展中心(CEED)的阿里奥拉表示,可再生能源应成为菲律宾摆脱化石燃料依赖的“退出方案”。她指出:“若政府无法充分释放我国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我们将持续深陷化石燃料的循环困境。”
阿里奥拉进一步强调:“除非我们能够彻底淘汰化石燃料,让可再生能源占据主导地位,否则我们的工业将一直在煤炭和天然气之间反复摇摆,未来甚至可能转向其他伪解决方案。”
巴坦加斯省渔民阿巴内尔只能恳请当地天然气基础设施停止运营,并呼吁政府保护佛得岛水道。阿巴内尔表示:“佛得岛水道的存亡与我们的生计息息相关。若其遭到破坏,我们将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