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20年前,一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在浦东新区丁香路傲然出世。它的出现,为生机盎然的浦东新区增添了新颖的文化气息,更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
起初,虽然面临着知名度和演出资源的重重挑战,但凭借“开门办剧场”的创新理念,东方艺术中心广泛与海内外艺术团体搭建桥梁,迅速成为上海舞台艺术的生力军。
上海昆剧团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戏曲艺术专业团体,以其“文武双全、行当齐备、技艺精良”享誉海内外。在演出市场的布局上,正是有了东方艺术中心等一系列剧场伙伴的紧密合作,上昆才有机会把诸多优秀剧目更加完美地奉献给观众。
2020年上海昆剧团演出戏剧大师汤显祖经典名著《临川四梦》。这四部戏虽然采用四场大戏一堂景的舞美方案,但是装台时间非常紧迫,给演出方带来了巨大压力。东方艺术中心主动优化方案,加班作业,帮助院团节省时间,最终确保了演出成功。
上海昆剧团走遍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剧场经历无数。专业、周到的剧场服务让艺术家安心于舞台,保障了现场效果。昆曲自身也是非遗艺术,传承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关心,特别是剧场的理解与支持,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这些年来上海昆剧团与东方艺术中心携手共进,共同哺育市场培养观众,为传统文化培土施肥,在默契合作中达到了双赢。
每年春天,“东方名家名剧月”你方唱罢我登场。红红火火的节目吸引了全国名家名团,成为沪上戏剧界最热闹的展演之一。近年来,上海昆剧团演出的《长生殿》《墙头马上》《太和正音》等剧目通过“东方名家名剧月”这一平台陆续收获了一批新观众,潜移默化进一步拓展了受众群体。
除了在演出节目上稳扎稳打之外,在公共文化领域也是煞费苦心。东方艺术中心每年携手包括上海昆剧团在内的各家院团精心策划各种普及活动,对观众施加启蒙教育,改善传统戏曲的观众基础。一次次形式新颖、别具一格的公益活动或者艺术教育,让观众对戏曲艺术从门外汉到饶有兴趣。这种目光长远的举措,对于戏曲院团可谓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回首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舞台艺术蓬勃发展,守正与创新相互交织,各种资源不断重新整合赋能。以东方艺术中心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破茧而出,不断创新发展。古老的昆曲艺术,与这些有生力量彼此碰撞,必将散发出更加沁人心脾的芬芳。(题图:谷好好在表演昆曲《西游记》片段 摄影/郭新洋)
原标题:《十日谈 | 谷好好:兰韵幽长 香自“白玉兰”》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蔡瑾
来源:作者:谷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