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若
白某某、徐某编造大熊猫受虐谣言、寻衅滋事案近日宣判,二人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一年两个月。
造谣大熊猫受虐如何成了圈钱黑产?梳理来看,此二人通过捏造、散布科研单位及工作人员虐待大熊猫、借大熊猫谋利等不实信息,大肆博取关注。其中一些极端粉丝,不仅骚扰科研人员,甚至反复投诉和报警,浪费公共资源。与此同时,二人频频召集粉丝线下聚集,收取并侵吞数量可观的捐助。显然,这两个“谣棍+骗子”是在利用社会对大熊猫的爱引流敛财。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并非孤例。如今的互联网上,大熊猫屡屡被拖入舆论漩涡。有的把极端“饭圈”那套谩骂互撕、挑动对立的路数照搬,不时为哪一只大熊猫的待遇更好而争吵不休;有的妖魔化科研工作,无端质疑“野化放归”等保护方案,网暴该领域专家、从业人员;更甚的,线下聚集闹事,制造负面舆论,阻挠正常国际交流活动……罔顾事实带节奏,没事找事阴谋论。从公布的案例来看,其中不少人打的都是碰瓷国宝、造谣牟利的算盘。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社交媒体上,信息传播速度往往远超事实验证速度,不少网友裹挟其中,被当了枪使,对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造成严重误伤。“很长一段时间,一接起电话就听到脏话,还收到各种辱骂、侮辱信息,导致通宵失眠。”这些痛苦与焦虑,真实反映了“伤人的键盘”何其可怖。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谣棍、骗子绝不能再容忍。据悉,当前相关方面正积极行动,一些地方的警方已打掉数个犯罪团伙。重拳出击、清朗舆论,是在维护健康的网络秩序,也是在呵护人们宝贵的善意。
当然,也要看到,一系列谣言盛行,也反映了很多人对大熊猫的错误认知。比如,人们习惯把大熊猫当萌宠,觉得它们娇弱得很。可恰如网友所言,大熊猫是国宝,但不是“妈宝”。作为进化了800多万年的物种,其可爱的外表之外,是猛兽的利爪、轻松碎竹的咬合力、一下拍死豺狼的掌力、百米运动员的速度、站直最高可达一米八的身高。可以说,大熊猫的真实内核是“猛”而不是“萌”,不能要求工作人员像“撸猫”一样对待大熊猫。相关方面不妨再多做一些科普,引导更多人认识真实的大熊猫,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如今,大熊猫受威胁程度降级了,但野生大熊猫的保护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一些人基于私心私利拆台闹事,反而是在影响这一物种的未来命运。喜爱大熊猫的每一个普通网友,不妨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猜忌,才不会让爱变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