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越山川、连通两岸的宏伟桥梁工程中,每一座拔地而起的桥梁都凝结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其中,悬臂梁施工装备在桥梁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山东博远重工有限公司的悬臂梁装备,无疑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文/片 记者 赵旭 边浩玥
通讯员 卢凯 滨州报道
跨越山谷河流
为什么是“悬臂梁”
提及“悬臂梁”,或许会让一些人感到陌生。然而,在桥梁建设的施工现场,它的身影却无处不在。那么,这种装备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在桥梁建设中又承担着怎样关键的任务?山东博远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称博远重工)技术部负责人、2025年滨州市全球全国“冠军产品”杰出工程师李毅给出了答案。
博远重工创立于2005年,在20年的风雨征程中不断砥砺前行,产品涵盖桥梁模板、连续梁挂篮、制架梁设备、隧道施工装备、钢箱梁等系列,凭借卓越表现先后荣获国家第一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国家省级荣誉。
“悬臂梁主要应用在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施工中。悬臂梁施工装备可用于空中悬臂施工操作,不需要在地面上做支架现浇。”李毅介绍,“悬臂施工可以跨山谷、河流,在空中直接施工,减少了对地面装备的需求。有适用性强、利用率高、可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等优点。”
悬臂施工法也称分段施工法,是以桥墩为中心向两岸对称、逐节段悬臂接长,以悬臂梁施工装备为主要施工机具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期间,它能够巧妙地做到不影响已有交通设施的汽车通行、船舶通航,不受河流、山川等复杂地形限制,如同一位优雅的舞者,在不干扰其他“演出”的情况下,在施工工程中完美展现自己的“舞姿”,为桥梁建设在复杂环境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李毅说,公司自2008年起制造悬臂梁施工装备,到目前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研发的128米悬臂梁施工装备工艺全球领先,属于装备制造重点产业领域中的重大成套设备,是大跨度高空悬浇设备领域补短板产品。同时,作为用于连续梁悬臂施工的非标机械设备,博远重工的挂篮系统优势非常明显。公司拥有挂篮设计、制作方面专利100余项,已研发至第四代。
大型设备“标准化”
改造后可再利用
在很多桥隧边、轨道旁,人们经常能看到大型钢铁设备胡乱堆放着,很多已锈蚀斑驳。这些为修筑特定路段或桥隧而定制的非标准化设备,由于通用率低,大多只使用一次就废弃了。近年来,博远重工开创了“标准化设备—租赁—回收改造—再租赁”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参数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物资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
“公司的租赁模式,现在是以自有的4个系列为主,通过各个部件的组合,达到对各种桥梁的匹配,进行物资的周转利用,通用化率在95%以上,减少了单独为某个桥梁进行一次性开发和一次性生产的投入。”李毅介绍,通过标准化设计,成功实现了装备的循环利用。一次施工结束后就面临报废处理的装备,原本使用周期仅在6至8个月,标准化设计后,使用寿命延长到3至5年,使用次数也增加到5至6次。这一创新不仅使每吨物资利润大幅提升,更为客户降低成本70%以上。
“以购买非标准化产品投入100万元为例,通过租赁费用能降到30万-40万元。”李毅说,在客户层面,设备循环利用,可以减小项目压力和资金投入;在公司生产制造环节上,还可以减少钢材的投入,每1吨标准化产品循环利用,可以减少10吨碳排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
“大块头”边走边干活
边纠正安全隐患
在基建装备制造领域,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博远重工凭借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在悬臂梁施工装备(挂篮系统)领域持续突破,如今产品已迭代至第四代,手握100余项专利。2024年,公司斩获“挂篮提升装置”等5项发明专利,直击传统设备拆模效率低、施工周期长等行业痛点,成功将核心挂篮产品从实验设计推向各大基建项目,开辟了基建物资行业全新市场格局。
智能化升级更是博远重工的一大亮点。李毅介绍,在混凝土浇筑阶段,设备通过智能化升级监测受力与变形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在行走移动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对各移动点的连接状态、受力情况进行数据反馈,及时纠正安全隐患,为施工全程保驾护航。此外,公司通过对结构的持续优化,将产品通用性从最初的60%-70%提升至95%以上,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如今,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博远重工也坚持走出去的经营战略,产品畅销东南亚、东亚、非洲等22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签约马来西亚砂拉越克里安大桥项目、美国双T梁项目、菲律宾达沃滨海大道布卡纳大桥等重点国际项目。博远重工的悬臂梁施工装备凭借高性能质量指标,成为中国基建装备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上一篇:久帅排兵“伤”脑筋
下一篇:创意有余 深度不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