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德军 记者 田得乾) “拆掉引发纠纷的旧围墙,解开当事人心里的疙瘩,换来了握手言和、邻里和睦。”近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努力化解了一起长达13年的相邻权纠纷案,生动诠释了“如我在诉”意识的具体内涵。
矛盾纠纷因一墙之争而引发。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当事人不服判决,向省法院申请再审。承办法官在认真翻阅卷宗里记录的双方两代人密切交往的种种细节时,认为此案应当调解,不能一判了之。合议庭成员先后4次前往该村,深入现场勘查,多方走访周边群众,弄清纠纷来龙去脉,找准解开心结的“钥匙”,以“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为切入点,耐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将墙体及门柱内迁24公分,原告主动出资500元用于重修围墙。
近年来,省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民生案,依法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本案中,办案法官坚持“如我在诉”的意识,拆掉“就案办案”机械思维的旧围墙,做实做细定分更止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认同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