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学术争鸣】
新近承仝涛研究员著文发表发现于青海玛多扎陵湖北侧尕日唐,可能属于秦代遗存的石刻文字资料,讨论者或称“昆仑石刻”,或称“采药昆仑石刻”。依照青海考古学者的意见及考古学通常定名惯例,似称尕日唐石刻为宜。
尕日唐石刻发现之后,引起社会颇多关注。质疑者或以为现代伪刻。刻痕刀法与秦篆存在距离,疑似使用新近工具,是若干位篆刻家的看法。而这一判断生成的依据之一,也包括石刻如果存在两千余年,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发现这一疑问。
就这一石刻遗存是否为现代伪刻的问题,有这样的信息有必要提示学界朋友注意。即根据清代地理学者记述,邻近地方曾经有“昔人所刻篆文”受到关注。“昔人所刻篆文”很有可能就是记载方位出现一定偏差的尕日唐石刻,或有可能与“五大夫翳”所谓“采药昆仑”行程的其他相关地点有关。清人著作明确载录高原山野“昔人所刻篆文”的存在,或许有益于澄清今人伪刻之说。
清代学者许鸿磐(1756—1837)《方舆考证》卷一〇〇《外域二》“乌蓝得什山”条写道:“在河源东查灵海北四十里,其山高大,顶极平坦方正。又尼马涂山,在河源东鄂灵海东北一百二十里。其山甚大,石上有昔人所刻篆文……”(民国七至二十二年济宁潘氏华鉴阁刻本,第17页a)西南大学图书馆藏稿本文字有异,作:“在河源东查灵海东四十里,其山高大,顶极平坦方正。又尼马涂山,在河源东鄂灵海东北一百二十里。其山甚大,石上有昔人所刻篆文……”(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8月影印西南大学图书馆藏稿本,无页码)。《方舆考证》是价值相当高的历史地理学论著。大致相同的记载见于乾隆时代的《河源纪略》卷三五《杂录四》,然而文字作:“马尼图山,在乌蓝得什山东,其山甚大,上有昔人镌刻汉文。”(《钦定河源纪略》,清乾隆四十七年武英殿刻本,第3页a)。相关文字亦见于乾隆《大清一统志》卷四一二:“马尼图山,在黄河源鄂灵海东北一百二十里乌蓝得什山东,其山甚大,上有昔人镌刻汉文。”(乾隆《大清一统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版,第483册第537页)。由此可知许鸿磐“石上有昔人所刻篆文”说可能来自乾隆组织的河源考察发现。然而康熙《大清一统志》卷三五〇同样看到这一记载(康熙《大清一统志》,清乾隆九年武英殿本,第15页a),那么这一信息的获知,似乎年代更早。《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四六《青海厄鲁特》“马尼图山”条亦明确载录:“马尼图山,在黄河源,鄂灵海东北一百二十里,乌蓝得什山东。其山甚大,石上有昔人镌刻汉文。”(《嘉庆重修一统志》,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26890页)。许鸿磐《方舆考证》言其位置“在河源东鄂灵海东北一百二十里”,与其他信息相同,所说应是同一处石刻遗存。然而写作“尼马涂山”,与其他文献“马尼图山”有异,且言“石上有昔人所刻篆文”,也与“石上有昔人镌刻汉文”不同。许说或许有其他资料来源。
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部分,所谓“在河源东鄂灵海东北一百二十里”,大致在今布青山一带,东南为蒙古尔津司所在(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版,第8册第59至60页)。其地今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加乡。不过,《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涉及“都兰县”文物遗存的介绍未见有关“石上有昔人所刻篆文”“石上有昔人镌刻汉文”遗存的记录(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92页,第184页至第186页)。
许鸿磐,山东济宁人,曾先后在江苏、安徽、河南任职,似乎并没有青海行迹。所论“石上有昔人所刻篆文”,不知具体史料来源。辗转所获信息,其记述发生空间位置的错乱是有可能的。比如“尼马涂山”对照其他文献,可能即“马尼图山”之误。然而其说毕竟与“河源东鄂灵海”即紧邻扎陵湖的鄂陵湖有关。也许“石上有昔人所刻篆文”者,就是具体位置出现偏差的尕日唐石刻。当然,如果这样推断,则所谓“其山甚大”等等,也是错误信息。
我们推想,或许几种《大清一统志》《河源纪略》及许鸿磐《方舆考证》记载无误,则有关“石上有昔人所刻篆文”“石上有昔人镌刻汉文”的记录,也不排除与“五大夫翳”“采药昆仑”行程所至其他地点包括与尕日唐石刻文字所见距离“二百五十里”或“三百五十里”地方存在一定关联的可能。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有关“石上有昔人所刻篆文”“石上有昔人镌刻汉文”的方志学记录,都没有说明“所刻篆文”“镌刻汉文”的具体文字内容。但毕竟可以理解为重要的提示,对今后相关文物遗存的调查、寻找、发现与研究有积极意义。而且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实际存在的古代石刻等遗存未见历代著录,亦未为今人所识,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形。凡看到新发现石刻即简单判定为伪刻的认识,或许并不符合历史真实。
(作者:王子今,系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本文写作得到王泽博士的帮助,谨此致谢)
上一篇:唱响时代强音 凝聚奋进力量
下一篇:“神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