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越好,惩罚越重"!高校AI检测逼疯大学生,花钱买"降智"服务
创始人
2025-07-03 12:31:27
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7月3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毕业论文截止前一周,主修德语文学的大四学生小冰(化名)收到了一则通知:她就读的这所东北高校要求所有大四学生的论文必须通过人工智能内容检测。一旦被判定为AI生成内容超过30%,论文将被直接视为不合格。

小冰对此并不担心——她的16页论文完全由自己撰写,仅用ChatGPT和DeepSeek润色了几段文字。但为了保险起见,她还是花了70元,在学校指定的检测平台上自查了一遍。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她的论文竟有半数内容被判定为AI生成。

“整个过程让我觉得非常荒谬……我就像一个无辜的人被押赴刑场。”小冰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中国,像小冰这样的学生成千上万。面对日益严格的学术整顿,讽刺的是,AI工具的使用反而激增。许多学生开始利用AI工具来绕过那些本应检测AI内容的系统。

目前,包括排名靠前的福州大学、四川大学、江苏大学在内的十余所高校,已将毕业论文中允许的AI生成内容比例限定在15%至40%之间。毕业论文是必须的毕业环节,检测未通过可能导致被开除或延期毕业。

高校方面认为,这些规定能够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但学生们则普遍反映,这些检测平台存在大量漏洞,结果不可靠。许多学生反映,他们即便只少量使用、甚至完全没用过AI,论文也会被判为不合格。在社交媒体上,学生们纷纷吐槽,为了避免被怀疑,只能主动“降智”——将自己本来引以为傲的文字修改得生硬、稚嫩。当手动修改也不奏效时,不少人转而使用AI改写工具,以期骗过检测系统。

目前,高校主要依赖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重庆维普等学术科技公司开发的检测工具。这些公司长期为高校提供论文查重服务。但讽刺的是,包括重庆维普和PaperPass在内的部分平台,也同时提供“AI降重”服务,专门帮助学生绕过检测,由此形成了一个利益循环。

来自八所高校的学生表示,他们对这“突如其来”的政策感到困惑,不得不为AI服务付费,只为顺利毕业。有些人选择了号称由研究生“纯人工改写”的平台,价格高达数百元;也有人依赖更便宜的AI聊天机器人来调整词汇和语法。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些服务效果参差不齐:有的确实能帮助通过检测,有的却会引入大量纰漏。

福建的大学生迪迪(化名)曾花了约500元,请了一位声称能提供人工修改服务的辅导老师。虽然AI检测分数下降了,但论文内容却变得支离破碎,许多关键词被曲解,部分表达甚至被替换成完全不合适的同义词。

“它根本就不是人工改写,而是用AI工具简单处理了一下。” 迪迪说,并举例指出其中一处错误:论文中提及福建女性佩戴的传统发饰“三把刀”,竟然被改成了莫名其妙的“带三刃的工具”。

另一位学生则表示,某AI辅助服务竟然把她论文中的“半导体(semiconductor)”改成了“0.5导体(0.5 conductor)”,这个无厘头的错误让她哭笑不得。

作为学术科技领域的市场龙头企业,中国知网对外界的投诉尚未作出公开回应。其官网上只有一句提醒:“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中国知网、重庆维普和万方数据均未回应置评请求。这三家平台的官方网站都包含类似免责声明。各高校也都未对采访请求作出回应。

小冰为了不借助AI也能通过检测,想尽了各种办法:重写论点、改写句子、替换词语,但AI内容分数始终高于50%。最终,她发现了一个“窍门”:把句号全都换成逗号。这样虽然句子变得冗长难读,AI分数却一下子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

“感觉写得越好,受到的惩罚越重。”她说。今年6月中旬,她顺利毕业,论文被学校认定为仅有2%为AI生成内容。

不可靠的AI检测工具也在美国等地引发了争议。然而,放眼全球,中国高校大规模快速采用这些工具的速度依然引人注目,尤其是在当下AI热潮席卷的背景下。

部分教师担忧,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反而给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号。山东一位不愿具名的传播学教授表示:“更大的问题是,这些工具让学生觉得用AI是件见不得人的事。这就像我们一直回避性教育一样。凡是不能公开讨论的事情,就无法得到妥善处理。”

一些高校也开始呼吁采取更为温和的立场。今年5月,南京大学发布通知,承认AI检测工具存在局限性,提醒教职人员不应单纯依赖检测结果。

燕子,一名来自山东的商科学生,起初还担心AI检测会窃取自己的论文。但在同学纷纷抱怨被“误杀”后,她尝试用中国知网检测自己亲手写的论文,结果竟然有三成多内容被判为AI生成。

她只好逐句重写,但论文依旧无法过关。眼看距离截止日期只剩四天,她最终还是妥协,花了16元购买了一家AI初创公司的改写工具,该工具声称能帮助论文通过AI检测。

“其实挺害怕的。”她担心自己无法顺利毕业。

在新政策出台前,她从没听说过在学业上使用AI是被禁止的。她表示,在此之前,学生们公开使用AI本来是普遍现象。

“有些老师还鼓励我们用AI做研究。”她说。(易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沉默多数”到“关键力量”:...   在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之际,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正经历一场从“形式合规”到“实质制衡”...
贷款额度从300万元到1000... 转自:河北新闻网衡水推出专属信用贷助力低空经济发展贷款额度从三百万元到一千万元不等河北日报讯(记者焦...
中金 | “科特估”专题(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科创行情开启新周期2...
北京亦庄外资研发中心突破100... 转自:证券时报人民财讯7月14日电,记者获悉,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
个别“网红医生”假借科普牟利,... 最近,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个别“网红医生”把健康科普当作牟利工具,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
【广东】东莞市桥头镇环保包装产... (转自:华印纸箱彩盒)日前,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新...
美国“夏季黑五”在线销售额激增... 格隆汇7月14日|在被称为"夏季黑色星期五"的7月8-11日期间,美国零售商的在线销售额激增241亿...
泽连斯基已确认乌克兰新总理人选 △尤利娅·斯维里登科(资料图)  当地时间7月13日夜间,乌克兰国家电视广播公司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
财信证券宏观策略周报(7.14... (转自:财信证券研究)大势研判。8月份之前,在宏观层面并无明显风险事件,市场正处于新一轮做多窗口期,...
WTT美国大满贯收官日:王楚钦... 北京时间14日 9:00,女单决赛,陈熠 VS 朱雨玲北京时间14日 10:00,男单决赛,王楚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