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首席记者 王 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日前在其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中国饭店管理公司(集团)2024年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参与统计并提供有效数据的73家饭店集团中,锦江酒店规模最大;境内上市集团中,华住集团的市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位居榜首,亚朵的单房市值和RevPAR(每间可销售房收入)排名第一……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张润钢对《报告》进行解读时表示,今年《报告》中反映的集团规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头部集团的排序总体稳定。但如果把饭店集团的规模排序看成古人所说的“花”,那么赏“花”的“人”确实不同从前了。
变化一:中端饭店增速下降,高端饭店势头强劲
与前几年的高歌猛进不同,2024年中端饭店出现了微妙变化,增速有下降趋势。《报告》在“档次分布”这一章节中提到,2024年,参与统计并提供有效数据的集团共管理592.34万间客房,其中中端饭店约占总量的41.4%,同比出现小幅下降。此外,近5年各档次饭店关店占比显示,前4年关闭门店的主要档次为经济型。但这一趋势在2024年发生改变,关店占比最高的为中端型。相较于2024年,2025年中端筹开饭店占比降低了7.7个百分点。
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有业者认为,中端饭店的赛道这几年热度持续上涨,随着这一市场从蓝海走向红海,一些问题也被暴露出来,比如有些饭店品牌定位模糊、产品过于同质化、发展速度与品质保障不平衡等。“竞争力不足的饭店就会被淘汰。当市场转向高质量竞争,投资者在做增量时也会变得更加谨慎。当然,仅一年的数据出现小幅波动,不能够马上判断市场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在张润钢看来,中端饭店接下来的走势需要引起关注。
“最近两三年高端饭店的份额在明显加大。”在这一次的《报告》解读中,张润钢谈饭店结构时,把重点落在了高端饭店增速势头强劲这一点上。
从《报告》提供的筹开饭店档次发展趋势可以看出,2025年预计开业的高端饭店占比达27.8%,2024年这一占比为12.6%。
“一些迹象表明,下一个发展高峰期有可能再次回到高端全服务饭店市场,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很可能不是一个整体性现象。也就是说,高端饭店市场会出现分化,其中,能迎来高光时刻的是那些对现有存量物业进行科学、专业改造的饭店。”张润钢说,这里提到的存量资产改造不是简单的以旧换新,而是把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定位问题、坪效问题、产品结构问题、经营理念问题、组织架构问题进行系统性改造。
在这些年高端饭店的不断实践中,有一些不错的改造案例出现,比如君亭集团的北京夜泊君亭项目,他们用有限的投入实现饭店的平均房价从300多元到800多元的跨越式增长,翻新开业至今保持着稳定的房价和出租率。
张润钢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定会有一批经过改造的高端全服务饭店获得新生,这个集群的逐步形成,会促成这一细分业态的新发展周期。
变化二:品牌管理模式略有调整,洗牌期加速到来
“2024年,各集团创立品牌的热度在逐步降温。”在观察饭店集团品牌化发展情况时,张润钢注意到了这一变化趋势。
根据《报告》,2024年采用多品牌发展战略的饭店集团占比达到98.6%,同比上升9.2%。但从近3年均参与《报告》制作方调研的47家饭店集团提供的数据来看,2024年自主品牌开发仅增长0.5%;合作品牌下降了3%。“这是符合现在品牌发展实际状况的。”张润钢说。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市场常会看到新品牌蜂拥而至的局面,这也引发了业界一些疑惑——数量越来越多,可品牌内涵能跟上吗?“现在速度降下来了,反而有利于品牌的健康发展。”张润钢说。
在2024年出现调整的还有品牌经营管理模式。根据近3年均参与调研的47家饭店集团提供的数据,采用委托管理模式的占比已由2023年的62.8%下降到2024年的55.3%;与此同时,2024年采用特许经营模式的比例有明显的上升。
张润钢判断,这个趋势在未来几年还会持续下去,原因跟这几年饭店资产交易非常频繁,以及各集团获取利润的难度逐步加大有关。“特许经营在未来集团发展模式中有可能会占据更大优势,也有可能在国内催生出一批第三方管理公司,至于前景如何,有待观察。”
这些变化的背后也蕴含着另外一个挑战,据厚海数据平台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超过1000家中端及以上饭店停业,共1572家饭店经历品牌变更(摘牌和翻牌)。洗牌期加速到来是业界一致感受。“翻牌以后的饭店市场定位更加值得关注。”张润钢注意到,厚海提供的数据显示,上述品牌变更的饭店中,有16%的饭店自我降级了。“现在越来越多的饭店业主领悟到利润为王的道理。如果饭店原本定位的市场不存在或者空间不大,顽固坚守未必能得到好的结果,不如理智地选择适合饭店发展的品牌档次。”
“2024年,75%的关闭饭店的开业时间均已超过5年。”透过厚海的这一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于饭店集团来说5年一个坎。张润钢认为,很多饭店的摘牌或翻牌主要集中在开业后的4至6年间。这一阶段往往是饭店度过磨合期、业绩表现开始明朗化的阶段。如果部分项目盈利情况不达预期,业主与品牌方常会在这一期间重新评估合作关系,进而触发品牌调整的决策。因此,对品牌定位的认知需要经营者用更加专业的态度去看待。
变化三:经营业绩受到挑战,集团分化逐步加剧
对比2023年的饭店经营业绩,2024年入住率、平均房价均有所下跌。根据《报告》,近2年均参与调研的198个品牌的数据显示,2024年平均入住率在64.9%,相较2023年下降1.6个百分点;平均房价2024年为390.1元,同比下降4.6%。
翻看国内上市饭店集团今年一季度财报,营收这一项中,只有华住、君亭两家公司同比上涨,其他均有下降;净利润方面,上涨的仅有华住和首旅酒店;所有集团的RevPAR指标都在下降。
“结合STR发布的2023年至2025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饭店的平均房价出现持续下滑的局面,由此判定房价承压的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张润钢提醒,饭店经营者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如果将今年前4个月的全国饭店经营数据拆分来看,高端饭店和奢华饭店的出租率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平均房价则是下降的。所以业界现在关注RevPAR指标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平均房价。”张润钢分析,平均房价为何降低?这与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有关。
“当我们将市场细分成政务市场、商务市场和度假休闲市场时便会发现,有些市场下降特别突出,有些基本可以,有些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上升了。度假休闲市场的饭店多数属于第三类。”张润钢进一步分析。但他观察到,根据《报告》数据,今年预计开业的饭店类型结构中,商务型饭店占比仍居压倒性优势,达到79.3%。主攻度假休闲市场的目的地性饭店所占比重只是微有提升。“这与我们目前面对的市场局面并不匹配。”
在张润钢看来,饭店集团想要缓解目前经营承压的情况,不能用惯性思维,也不是简单去追逐热点,而是要在清晰的战略指导下,结合自身的管理能力、匹配人财资源综合考虑是攻商务市场还是度假休闲市场,是做高端全服务型饭店还是中端有限型或者是经济型。按照战略选择投资布局,才能更有做好生意的把握。
“集团分化将会逐步加剧,效益上的差距最终会导致规模重塑。”张润钢说,基于前面所做的结构性分析,以及目前可以看到的一些集团走势,也许未来3年左右,位于头部的本土饭店集团在规模排名上很有可能会出现移位,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抖音电商持续治理虚假宣传
下一篇:智慧大脑让产业焕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