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朱忠鹤
1982年,考古人员在村民魏洪喜家的院子里发现一处“三燕”时期墓葬。这座由石板搭盖而建的石室墓内,出土了陶器、釉陶器、铜容器等多件文物。尤为特别的是,在墓壁上还发现了壁画,上面有墓主人的肖像、《射猎图》《奉食图》等内容。鉴于这处壁画墓与我省辽阳地区的汉魏壁画墓的形制一致,因此,考古学者田立坤认为,这处壁画墓应是前燕政权将朝阳设为都城,即“龙城”期间的。因为前燕时期慕容廆和慕容皝多次出兵辽东,并将辽东大姓迁移至棘城,所以这座墓的主人应该是辽东大姓的遗存。这里面涉及辽河流域人口迁移的历史。
在公元4世纪初,西晋统治走向分崩离析时期。这一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从辽东向辽西移民的历史事件。
第一次是公元313年。西晋末年,天下大乱,辽东人张统凭据乐浪、带方二郡,与东部部族连年交战。在乐浪人王遵的劝说下,张统率领其民众千余家西迁,归附于辽西鲜卑首领慕容廆。
第二次是公元319年,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因见士民多归附慕容廆,心中不平,于是谋攻慕容廆,却被慕容廆击败。崔毖逃走后,慕容廆将崔毖的侄子崔焘和渤海高瞻等族人迁移到了大棘城(今朝阳市)。
第三次是公元334年,慕容皝征辽东、克襄平,将辽东的大户人家迁移到了大棘城。
正是基于这些史实,田立坤判断,这座墓的墓主人应该是第一次迁移之后的辽东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