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通讯员 胡斌 盛必祥 肖军
“水资源税改革是完善绿色税制的重要举措,既能倒逼用水企业转型升级,也能通过税收调节引导绿色消费。”日前,国家税务总局遵义市税务局资源和环境税处负责人表示。
自去年12月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推行以来,遵义市税务部门将其列入“一把手”工程,对外协同,对内联动,细化任务措施,合力推进改革落地实施。
在道真自治县,贵州中交福和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下辖道真服务区、三江停车区、道真北收费站,用水量大。水资源税改革后,税务部门通过“政策上门+案例剖析”精准辅导,该公司主动升级节水设施,卫生洁具水龙头实现单次节水40%,采用废水循环系统将除尘、浇灌用水量节约12%。2025年一季度取水量降至17518立方米,同比2024年一季度减少8289立方米,水资源税应纳税额下降32.12%,实现“节水账”与“经济账”双赢。
习水县则以龙头企业引领绿色转型,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55亿元建成污水处理设施,酿酒废水回用率达12%,绿化灌溉、卫生冲洗等环节实现水资源闭环利用。在税收杠杆调节下,企业产值耗水量显著下降,节约的水资源税反哺技术创新,形成“节水—降本—增效”良性循环。数据显示,习水县一季度水资源税收入82万元,100余户企业顺利完成申报。
播州区依托“税—水—电”数据链构建智慧征管体系,将57户企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动态监管。一季度税务部门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识别异常申报3户次,确保了水资源税应收尽收。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乌江渡发电厂一季度缴纳水资源税350万元,税负水平与实施水资源税改革前持平。
湄潭县创新工作方法,通过“绿色税收专家团队”提供“一对一”辅导,帮助企业算清“节水效益账”,推动水资源管理从“政府主导”向“政企共治”转变。该县以贵州中交和兴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为样板,打造节水转型示范工程。水资源税改革后,该公司日均用水量从11014立方米骤降至3037立方米,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63%。今年一季度仅缴纳水资源税1.2万元,降幅达90.8%。
据了解,遵义市税务部门将探索深化“税务+水务+环保”三方协作,拓展监管场景,促进形成“以税护水、以水护绿”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