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今天是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10周年。10年来,这部法律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框架
已经基本建立
2015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一部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领国家安全各领域工作的基础性、全局性、综合性法律,其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
10年来,以国家安全法为引领,反间谍法、国家情报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等一系列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截至目前,在我国现行有效的306部法律中,与维护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达40多件。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从粮食安全到稀土机密
国家安全法护航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法实施10年来,不断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应对外部遏制打压和内部风险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总经理违规出售亲本稻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二条明确“国家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储备制度、流通体系和市场调控机制,健全粮食安全预警制度,保障粮食供给和质量安全”。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持续加大对我国粮食领域渗透力度,窃取我国核心科研情报,对我国水稻种业核心竞争力与粮食安全造成显著危害。国家安全机关主动出击,2022年至2023年集中破获系列间谍窃密案件,依法调查审查涉案人员近百名、查处重点涉案企业十余家。
我国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朱某某,为捞取个人经济利益,以“合作制种”名义,先后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违规出售5种亲本稻种,获得了超出正常售价的回报。2024年1月,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判处朱某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本案的查处,有效消除了我国粮食领域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为谋私利泄露稀土信息
稀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支撑高端制造和国防科技的关键战略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也对资源能源安全作出了相关规定。
国家安全机关此前破获的境外某有色金属公司非法搜集窃取我国稀土领域国家秘密案触目惊心。
我国稀土行业涉密人员成某,为了谋取一己私利,在明知相关信息涉及国家秘密,禁止向外提供的情况下,仍将其在工作中掌握的我国稀土收储品类、数量、价格等信息提供给境外某有色金属公司上海子公司员工叶某某,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
新形势下,资源安全领域的斗争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每个公民都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多说一句:
国家安全法明确强调,“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如果发现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比如违规在军事、涉密区域拍照、摄影,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骗取敏感研究数据,利用兴趣组、聊天室等进行渗透、拉拢,以高额报酬、美色诱惑等方式策反、刺探国家秘密等情形,及时通过拨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互联网举报平台等渠道向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或者向公安机关反映。
来源:央视军事综合CCTV-13《朝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