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倩/发自挪威克里斯蒂安松
千百年以来,挪威北极峡湾孕育着一种独特的冷水海藻,当地人一直有收割此类海藻的传统,以往只是主要用来作为动物饲料,剩下些残渣再用来培沃土壤。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挪威峡湾随处可见的冷水海藻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成为农业生物制剂的重要成分,销往全球各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前几日走访了北极圈边缘的挪威克里斯蒂安松(Kristiansund),实地考察了当地企业Algea的海藻采收与加工的全过程。该公司始建于1937年,原为一家挪威当地家族企业,后为先正达集团收购,其生产的海藻提取物已经成为先正达生物制剂产品的核心原材料。近年来,生物制剂已成为最“热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之一。
— 科技解锁冷水海藻独特功效
千百年来,泡叶藻一直是挪威北极峡湾区域常见水生植物,几乎遍及挪威的海岸线。挪威这个国家虽然国土面积只有约38.52万平方公里,都比不上瑞典,却拥有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加拿大的第二长的海岸线,海岸线总长度超过10万公里。
挪海峡湾沿岸浅海水深在一米到两米左右,泡叶藻一年大约生长半米,在冷水浅海中可长至10米以上,每隔四五年循环采收。收割船每小时可收割5吨泡叶藻,且只是收割泡叶藻的头部部分,不伤及基部,这样可以确保海藻五年的再生周期。
即使如此,要在这么长的海岸线收割海藻,就算终年不休,收割完一轮也需要五年。
Algea公司总经理奥托里诺·邦迪(Ottorino Bondi)对Hehson财经介绍说:这种北极峡湾冷水水藻的特殊性,在于它们的生长环境极为恶劣。虽然海水纯净无污染,但当地气候寒冷,水温极低,还有昼夜不停的潮汐,以及极昼与极夜。极致的成长环境让这种海藻千万年以来,进化出一种应对气候压力的独特品质。
有趣的是,这种抗逆性极强的冷水海藻的提取物,也拥有同样的“功效”,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海藻提取物可以增强其他农产品的抗逆性,提升水分利用效率。
百年前当地人只是觉得海藻有营养,可以用来做牲畜饲料,剩下的残余用来沤肥。包括Algea以前的生产工艺,也是单纯的烘干和研磨,这样的产品适合做饲料,其营养物质却无法被土壤直接吸收。
邦迪坦言,过去20年生物工程、数据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才让萃取泡叶藻活性物质成为可能。在传统的烘干,研磨之后,Algea增加了溶解提取活性素的工艺,每天都有数以百吨计的海藻被制成液态和固态两种可溶性肥料。
这些挪威海藻还采集并加工后,成为农业领域生物制剂的核心原料,其提取物会被运往先正达生物制剂目前位于欧洲、亚洲、南美和北美的各生产基地进行各类生物制剂产品的生产,并再发往全球各地农场。
——生物制剂成为热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
近年来,生物制剂正成最“热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之一。在欧洲和美洲农田的相关试验中,含有挪威泡叶藻提取物的生物制剂使当地农作物产量提高了15%。
在巴西开展的一项玉米抗逆研究显示,遭受干旱后,与未经处理的玉米相比,使用这些海藻提取物的生物制剂可使产量提高 12%。
先正达生物制剂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马尔科·罗索分析说,生物科技成为热门农业创新领域背后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气候变化的影响,让农户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且复杂,对作物的抗逆性,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要求日益提高。
与此同时,支持生物制剂研究的基础学科在过去20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分子层面,从合成生物学到组学分析等,再加上近年来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分析和模拟系统,均助力了相关产品的开发。
此外,从监管层面而言,各国政府都在加大对可持续农业的政策引导,减肥减药,都让生物制剂取得大幅发展。
如今,生物制剂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土壤健康和再生农业理念和实践的关键工具之一,当它们应用于作物、种子或土壤时,可以通过对作物和土壤的微生物环境产生复杂而积极影响,优化水资源利用和养分吸收效率,从而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系统。
生物制剂(Biologicals)种类繁多,根据主要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提升农作物自然生长效率的生物刺激素;利用天然存在的物质来管理病害、虫害和杂草等生物胁迫的生物防控剂,以及生物肥料。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加剧以及相关产品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生物制剂市场预计将持续快速发展。 2024年,全球植保市场规模约700亿美元(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其中生物制剂约120亿美元。预计未来数年内,全球生物制剂市场将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 2030 年在达到近200亿美元,并在全球植保市场中占约 20%。
——中国植保创新赋能全球
在这样一个全球背景之下,中国的植保创新在全球市场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今年2月,先正达集团宣布选址上海金山区拟新建全球植保创新中心,新的中心将立足包括生物制剂、土壤健康等多个植保研究前沿领域开展创新研发,建成后也将为生物制剂研发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先正达目前在全球布局了瑞士施泰因、英国杰洛特山和上海金山三大世界级研发中心,过去更多专注在植物化学保护领域,未来会有更多生物技术和土壤健康的研发投入。
先正达作物科技生物制剂部总经理房栋表示:先正达内部针对科技赋能有明确的全球协作机
制,针对不同的地区农户需求开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要通过全球研发和升级来实现“更大突破、更多受益、更广范围” 地推动农业可持续转型。
“现代农业结合了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未来将是一个高科技产业,这也是上海市政府积极支持推动的绿色创新领域。例如中国盐碱地的改造和利用,就存在很大的潜力。盐碱河滩地改良,通过种植向日葵固土,再用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如今生物制剂在农业领域的使用已经相当广泛,比如大家平时都会吃到的阳光玫瑰葡萄,要果实脆,甜分高,都需要生物制剂对其进行’营养’补充。”房栋举例说。
“目前我们一些生物制剂本地项目正与和中科院进行联合测试,未来还可能在先正达全球研发体系内立项,并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市场,未来应用潜力相当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中国的创新已经在积极赋能全球。”房栋表示。
在中国市场,先正达未来将利用全球研发网络并持续扩大GEAPOWER平台的应用,同时持续高效引进高品质的生物制剂产品,并通过自主开发和三方合作结合,发挥出生物制剂与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互补力量,为中国农户提供更多先进的产品组合和技术服务,也为中国农业可持续转型提供更多生物动力。
对于生物制剂的市场前景,中国生物刺激剂联盟主任刘健也表示,跟全球范围情况类似,中国农业也面临着传统化学农药抗药性问题(即农药对病虫害杀伤力减弱),以及传统化学农药无法有效帮助作物应对极端气候和不断演变的病虫害压力等问题。以外,我国还面临着粮食增收、水资源短缺和土壤质量退化等一些列挑战,基于自然、以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物制剂,为缓解这些矛盾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实践途径。
刘健分析说:生物制剂最早是从欧美市场开始,现在全球生物制剂市场需求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中国市场比全球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还要高。植保市场的发展有天然瓶颈,产量还是利润率无法实现双增长。要在植保市场创造更多的价值,一定要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农药,肥料与各类新技术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技术与细分市场。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生物技术作为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农业农村部把生物肥料列为农业科技突破的重要任务,倡导研究和推广农业生物制品。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驱动和支持下,中国生物制剂市场未来几年内预计将得以快速发展,未来可期。
(图片来源:Ilja Hendel, Getty Images for Syngenta)
上一篇:用透亮,清爽,清脆,悠然造句